法律咨询

我急辞工扣了我7天的工资

劳动纠纷
2024-04-11 20:21:45
共有10位律师解答
  • 建议你先查看自己的劳动合同或者咨询公司的HR部门,了解扣款的具体原因和依据。如果你认为扣款不合理,可以尝试与公司进行协商,或者向当地的劳动仲裁机构或劳动监察部门寻求帮助。
  • 你好,如果认为公司规章制度违法,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如需帮助可联系本律师。
  • 你好,随意扣薪资,可到所在地人社局投诉
  • 你好,按法律规定辞职,工资足额支付。
  • 扣工资可以去劳动局投诉或者仲裁
  • 你好,签订了到了合同了吗
  • 急辞工扣多少工资,应当根据具体的损失进行确定。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未按照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用人单位在结算工资时,可以扣除劳动者赔偿的部分。
    劳动者未结算的工资低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剩余的部分,劳动者不愿意赔偿的,用人单位可以去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申请后,应当依法作出裁决,确认情况属实的,应当裁决劳动者赔偿其损失,向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第九十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急辞工扣工资的规定包括:
    1、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2、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3、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合法辞退规定包括:
    1、劳动合同制工人在试用期内,经发现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劳动合同制工人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
    3、企业宣告破产,或者濒临破产处于法定整顿期间的;
    4、劳动合同制工人被开除,除名、劳动教养以及被判刑的。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 急辞工劳动法规定扣工资具体如下:
    (1)劳动合同依法签订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2)根据法律规定,应当提前三十天书面提出辞职后才能离职;
    (3)如果劳动者急辞职没有给单位造成损失,则单位无权扣发工资,但如果急辞职给单位造成了损失,则要承担赔偿责任。
    员工可以随时辞职的情形有哪些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
    资标准支付。


  • 你好,到劳动局投诉处理或者申请仲裁
查看全部10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