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你好,被透露信息发到网上,怎么解决

互联网纠纷
2024-04-03 18:53:09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1、收集证据线索。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电话。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向相关部门报案。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个人信息泄漏后,不仅可以用这些信息盗用你的账号,甚至还可能骗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委托律师维权。如果个人重要的信息丢失,而且知道怎么丢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线索,那么就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 我们经常会在身边亲戚朋友口中听到或者自己亲身经历过信息泄露的事情。一般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因为点开了一些非法链接或者是接到一些奇怪的电话发送了自己的验证码,之后自己的相关信息便遭到了泄露。
    在我们的信息遭到泄露之后,一般情况下就是会有很多莫名的电话来给我们发送骚扰信息,或者直接给我们拨打电话啊进行“服务询问”,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近期,记者在一个名为“社工机器人&闲鱼担保交易查档数据某认证群”的社交群上发现涉及大量的包括户籍、手机号、定位、查人查档、财产调查、开房记录、流水等在内的用户信息被公开售卖。
    你只需在其中输入相应的需求,系统会自动将相关信息搜索出来。当然不仅仅是这一社交群上,法律依据:《经济参考报》的记者也了解到,一些暗网当中的数据交易量非常庞大。据说每年在一些暗网平台上出售的各类泄露数据多达上万起,每年泄露的数据总量居然能高达数十亿条,交易金额可以超过10亿元人民币。
    这些泄露出来公开出售的信息,包括政府机构公民信息,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客户信息,各大电信运营商的机主以及互联网、快递、酒店、房地产、航空、医院、学校等各行各业的客户、用户信息。
    而这样大量详细的真实数据,标价却非常廉价,一条信息搜索平均也就几毛钱。
    这种行为当然是严重涉嫌违反我国法律的,侵犯了我国公民的隐私权。但是由于利益庞大,对于这方面的需求也逐渐只增不减,对于泄露信息的问题源头很难进行直接的查处,加之我国目前对于这方面的违法查处问题不够严格,导致违法成本过低,也就最终导致了这种严重违反我国法律的行为到现在仍然如此猖獗和“盛行”。
    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生活在这种没有任何隐私可言的世界当中,仅需几毛钱就可以直接购买到我们的相关信息,而这些不法分子会利用我们的隐私信息去做那些违法勾当我们还不得而知,这种世界,这种情形不会让人感到非常可怕和不寒而栗吗。
    所以希望我国相关负责人员可以对着方面的问题进行严格的查处和严厉的处罚,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这种严重违法的事情和不法分子们“不再猖獗”。
  • 个人信息的处理要遵循法律的规定。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具体而言:
    1、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必须征得他人的同意,但法律或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如果自然人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还应当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如果是公安机关为了通缉犯罪嫌疑人等特殊情形,那么可以不经过同意就公布个人信息。
    2、必须公开信息处理的规则。
    如互联网公司为精准推送采用大数据算法技术对个人信息进行处理的,应当公开。
    3、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4、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如果个人信息被非法泄露建议报警,要求侵权人承担侵害个人信息的民事责任。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