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请问我的微信给法院冻结了。冻结时间是一年。到了一年后。微信会不会自动解冻。

其他
2024-04-03 02:51:40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法律分析】:法院冻结一次微信零钱不得超过六个月的期限。如果出现微信零钱被永久冻结,需要联系腾讯客服申请解冻,账户如果涉嫌违法行为被冻结,一般不支持解冻,用户微信零钱里的钱无法拿出来。
    如果用户不接受腾讯的这种行为,可以投诉到银监会,客服电话12378,也可以报案协助。另外,如果微信零钱不是永久冻结,只是临时冻结,那么可根据被冻结的原因予以解冻,会比较容易。
    如果想去取出里面的钱,可以去安全中心申诉进行解冻。如果可以解冻,那么直接解除冻结状态,里面的钱自然就可以转出来了。用户可以根据提示开启财产入口,然后将微信钱包中的钱转出即可。
    微信零钱冻结划扣通知后,用户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是主动还清债务,申请法院解冻;第二,若用户对此债务有疑问,可以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之诉。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以其价额足以清偿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额及执行费用为限,不得明显超标的额查封、扣押、冻结。发现超标的额查封、扣押、冻结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执行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及时解除对超标的额部分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但该财产为不可分物且被执行人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其他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 金融机构擅自解冻被人民法院冻结的款项,致冻结款项被转移的,人民法院有权责令其限期追回已转移的款项。在限期内未能追回的,应当裁定该金融机构在转移的款项范围内以自己的财产向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
    第三十七条 有关单位收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被执行人收入的通知后,擅自向被执行人或其他人支付的,人民法院有权责令其限期追回;逾期未追回的,应当裁定其在支付的数额内向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
  • 不会自动解冻,需要法院发解封裁定给银行才能解冻,您最好催一下法官有没有办理解封手续,随时跟进法院和银行办理的情况。
    首先按照法律文件规定,银行卡冻结周期最长是6个月。
    按照按照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及其他资金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按照这个法律文件规定,如果他在银行卡被冻结了,那么冻结周期最长是6个月。
    其次从实际情况来看,银行卡被冻结多久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按照法律文件,银行卡的冻结周期最长是6个月,但是如果冻结到期了,相关部门还是可以继续申请进行第2次冻结,甚至是第3次冻结,直到案件问题解决。 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同情况卡冻结时间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分析一下不同情况下银行卡冻结的时间。

    一、申请财产保全情况下银行卡冻结时间。 如果大家跟别人发生债务纠纷,别人有可能向法院申请进行财产保全,这时候法院有可能做出冻结财产的决定,这种情况下银行卡最长被冻结6个月,但如果冻结到期之后,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对方仍然可以向法院申请继续冻结,但是第2次冻结的期限不能超过第1次冻结的1/2,也就是3个月,以此内推,累计冻结期限不能超过一年时间。
    第二种情况、没有履行法院判决书,被强制执行。 如果大家涉嫌经济纠纷被对方起诉到法院,然后法院做出了判决,但在法院规定的有效执行时间内,大家没有按照法律判决书履行义务,这时候对方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对被执行人人员采取强制措施。 在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后,被执行人的银行卡就会被冻结,至于被冻结之后什么时候会解冻,这要分不同的情形。
    拓展资料: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三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冻结裁定,并送达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或者案外人:
    (一)查封、扣押、冻结案外人财产的;
    (二)申请执行人撤回执行申请或者放弃债权的;
    (三)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流拍或者变卖不成,申请执行人和其他执行债权人又不同意接受抵债的;
    (四)债务已经清偿的;
    (五)被执行人提供担保且申请执行人同意解除查封、扣押、冻结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的其他情形。

  • 不能自动解冻。
    因债务纠纷被法院冻结的银行卡不能自动解冻,银行执行谁冻结谁解冻的原则。
    有权机关到银行办理冻结业务,需要双人执行,银行在审核证件无误的情况下,有义务配合有权机关根据“协助查询冻结通知书“执行冻结。
    冻结后的账户,解冻时,需要原冻结机关出具解冻通知书,双人到银行办理解冻业务。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