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品牌方恶意投诉售假,京东处罚5万

损害赔偿
2024-04-03 09:46:06
共有6位律师解答
  • 你好,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
  • 你好,这属于民事纠纷,可以处理
  • 请律师帮你好了。安徽达宁

  • 一、售假怎么处罚
    1、售假的处罚如下:
    (1)尚未构成犯罪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2)构成犯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售假多少金额会被刑事拘留
    售假5万以上就会被刑事拘留。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 制假售假按处罚如下:
    1、销售金额五万以上不满二十万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罚金;
    2、销售金额二十万以上不满五十万处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罚款。销售金额五十万以上不满二百万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加罚款;
    3、销售金额二百万以上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加罚款。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 一、被投诉售假怎么处理
    1、被投诉售假处理方式如下:
    (1)商家向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证自己出售的是正品即可;
    (2)商家就要尽快将相关产品下架,并封存这些商品;
    (3)积极配合市监局的调查和案件办理。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五条
    销售者销售本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三条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五十七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或者证明不实,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撤销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
    产品质量认证机构违反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不符合认证标准而使用认证标志的产品,未依法要求其改正或者取消其使用认证标志资格的,对因产品不符合认证标准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与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情节严重的,撤销其认证资格。
    二、买到假货怎么赔偿
    1、如果在签收的时候就看出来是假货,建议大家直接拒收商品就可以了,一旦签收之后退款不如直接拒签省事。收到货后如发现是假货,先跟卖家协商退款;
    2、如果卖家不同意退款,就要尽可能的收集有关假货的证据,拍照也好请有关部门鉴定也好,只要能证明物品是假货就可以了。
    证据足够有说服力的话淘宝是会准许退款的,按照地址把货物发回去,收到退款后不要这么轻易就算了,我们可以点击申请售后来索取你退货的邮费。如果卖家有假一赔三的特色服务,还可以要求卖家进行三倍赔偿。
    同时,还可以在电商交易平台上举报卖家的假货商品;
    3、如果在网上买到假货,卖家应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交易平台作为第三方,按照法律规定,如果明知店铺的欺诈行为而无作为,应该承担连带责任。
查看全部6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