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个人所得税前后不一样

劳动纠纷
2024-03-27 17:37:52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税前金额,因为税前收入的金额基本是整数,但也有收入证明上注明“收入(税前/税后)”的,这样的话就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了。
    收入证明,是我国公民在日常生产生活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对经济收入的一种证明,一般在办理签证、银行贷款,信用卡等会被要求由当事人单位出具的对经济收入的证明。法律依据:《税收管理法》第二十九条除税务机关、税务人员以及经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委托的单位和人员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税款征收活动。
  • 是税前收入。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申报的收入是个人所得税税前收入,不是税后收入。税后收入不用申报。 税前工资即应发工资,指交纳个人所得税之前的总工资,即可以直接拿来套用国家税法进行计税的部分。
    税前工资=税后工资+个人所得税+五险一金个人所缴纳部分。以应发工资为基数,“扣除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后的工资超过5000元/月的人,需要纳税;“扣除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后的工资不超过5000元/月的人,不需要纳税。
    税后工资:指的是税前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中的个人交纳部分、个人所得税后,实际到手的工资收入。税后收益:是指扣除所得税费用的净利润,每股净收益是指净利润与股本总额的比值。
  • 应税收入是税前还是税后,具体如下:
    1、个人应税收入不少人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个人应税收入其实指的是个人取得的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收入;
    2、这个一般指的都是税前。缴纳个税的基数是税前总收入减去个人负担社保部分再减去免税收入额,然后乘以税率减去速算扣除数,才是个人到手的净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有哪些
    1、销售或进口的货物。这里的货物主要指的就是有形动产。销售或进口的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是13%或9%;
    2、销售劳务。劳务指的就是修理修配、加工劳务。
    销售劳务的增值税税率是13%。不仅销售货物需要缴纳增值税,有偿提供劳务也是需要缴纳增值税的;
    3、销售服务。服务包括运输服务、建筑服务以及生活服务等。销售服务涉及的增值税税率是13%、9%以及6%;
    4、销售无形资产。
    销售无形资产是指转让无形资产的使用权或所有权的经济活动。销售无形资产的税率为6%或9%;
    5、销售不动产。不动产是指不动产的所有权。销售不动产时,增值税适用的税率是9%。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