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法院判决书盖有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两年后还可执行吗?

债权债务
2024-03-19 17:45:35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法律意见】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

    法院民事判决书生效两年后,权利人仍然还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会立案受理,但不一定能够强制执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时限是两年。
    如果经过审查,确实超过了两年的申请执行期限,法院就不给强制执行了。
  • 法律分析:判决生效后,申请执行的期限是两年,如果在两年内没有申请执行,那么就没办法再执行了。如果已经申请执行,但法院一直没有执行回来,可以向上级法院进行投诉,要求继续执行。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百三十二条 上级法院发现下级法院的执行案件(包括受委托执行的案件)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执行结案的,应当作出裁定、决定、通知而不制作的,或应当依法实施具体执行行为而不实施的,应当督促下级法院限期执行,及时作出有关裁定等法律文书,或采取相应措施。对下级法院长期未能执结的案件,确有必要的,上级法院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与下级法院共同执行,也可以指定本辖区其他法院执行。
  • 【法律分析】
    可以。法院民事判决书生效两年后,权利人仍然还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会立案受理,但不一定能够强制执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时限是两年。如果经过审查,确实超过了两年的申请执行期限,法院就不给强制执行了。
    民事执行,又称为民事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运用国家的强制力量,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义务时,强制其履行义务,从而实现生效法律文书内容的一种诉讼活动。
    执行主体,是指在民事执行过程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能够引起执行程序 发生、变更或终结的人。执行主体包括执行机构、执行当事人和执行参与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九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