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你好,我被强行放款了,怎么办?利息很高?

债权债务
2024-03-06 12:37:53
共有9位律师解答
  • 首先把强制下款的钱原路退回去,然后去报警做个记录,并通知亲朋好友说自己被套路贷套路了被强制下款了,已经报警处理并把钱原路退回了,如后期有人爆通讯录就是恶意催收不要理会!然后联系到套路贷或者等着套路贷联系你,然后告知钱已经退回并报警处理,已经通知亲朋好友,不怕被爆通讯录。总结,大家都知道套路贷就是会用爆通讯录威胁你还款,上面那样做的好处就是首先钱退回去了套路贷没损失,其次告知亲朋好友说自己被套路了这样就不怕被爆了,而且已经报警,并把这情况告诉套路贷,这样套路贷发现自己的钱没有损失,爆通讯录也行不通,基本就是稍微威胁两下就不了了之了!就算打通讯录也不会打的特别狠!
  • 中午好,这种强行放款的属于黑网贷,他们的利息是非常高。高的吓人。你千万不要自己随意去操作。我可以给你提供正确的处理办法,维护好你的合法权益。点49图文专问,可指定我帮助。
  • 对于被强制放款的高利贷,当事人可以报警处理
  • 你好 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吗
  • 双方之间有签订贷款合同吗?
  • 您好,您可以先报警处理。
  • 法律分析: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恶意的强行下款,几天之内收取高额的利息及“服务费”,不符合法律规定。你不用支付利息,也不用支付服务费。这属于黑网贷放款模式强制性下款私人转账给你在你不知情的前提下填了身份证银行卡号的同时自动上传了通讯录如果在几天之内不翻倍还款会暴力催收爆通讯录如果按照他们的方式还款会导致再次下款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
    (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十一)》
    三十四、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
    (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
  • 法律分析:对方强制放款可以向公安机关部门报案,或者直接在网网警来举报对方。遇到平台强制放款,那么可以将资金原路返回去,只要双方借贷关系不成立,那么对方想以此骗取利息的目的就不能达到。
    另外用户如果在放款到账前提出取消申请,但对方还是强制放款可以将绑定在平台的银行卡进行注销。至于平台想要收取相关手续费也可以拒绝,这些都是不合规、不合理的。建议将相关证据保留,以防后期发生纠纷。法律依据:《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十九条 贷款人应按照借款合同约定,通过贷款人受托支付或借款人自主支付的方式对贷款资金的支付进行管理与控制。
    贷款人受托支付是指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和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
    借款人自主支付是指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将贷款资金直接发放至借款人账户,并由借款人自主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
  • 法律分析:一般是会催收,毕竟借款平台强行放款的目的是为了能收取高额利息,而原路退回大都是到账多少就退多少,不想还给付利息的。而借款平台没有收到利息肯定不甘心,就会向用户进行催收,如果有暴力催收行为建议报警处理。法律依据:《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九条 非存款类放贷组织应当以合法、适当方式为逾期借款人提供还款提醒服务。
    非存款类放贷组织和外包机构进行债务催收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或其他违法行为来损害他人的身体、名誉或者财产;
    (二)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和生活;
    (三)使用误导、欺诈、虚假陈述等手段,迫使借款人清偿债务;
    (四)向公众公布拒绝清偿债务的借款人名单,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除外;
    (五)向债务人、担保人以外的其他人员进行催收;
    (六)其他以不合法、不公平或不正当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
    暴力催收面对威胁恐吓是可以收集相关的证据,然后报警来保护自己,遇到他人暴力催收的时候就算可以报警保护自己但该还的钱还是要还。
查看全部9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