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你好 本人21岁 父母有家暴倾向 控制欲强 撮合我很不喜欢的人在一起 强制我做不喜欢的事 我想离家出走去别的城市 父母如果报警我会有什么影响

婚姻家庭
2024-02-26 09:16:05
共有4位律师解答
  • 你好!你已经成年,我可以去别的城市工作,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父母报警派出所一般不会干涉。
    追问:你好 感谢您的答复 因为之前有过这种情况了 我为了找我对象去的其他城市工作 父母比较极端 以拐骗为由报警 当时我有些害怕告诉了父母我所在的位置 他们联系当地民警找到我将我强制带回 我想问一下如果我跟父母断开联系 自己出去工作生活 不告知位置父母报警民警是否会干涉 或者说父母不管用什么方法找到我 我如何做才能不被强制带回 因为父母具有一定的暴力倾向 可能会对我实施暴力 再或者说走之前需要去当地派出所说一声本人是未失踪人员吗这方法可行吗 劳烦您帮我解答
    解答:你好!可以跟公安机关留下你的通讯地址并说明你家实际情况,你是去外地是因为正常工作。派出所不会干涉。如你父母确实需要赡养,你有赡养义务。
    追问:好的 再次感谢您的回复 我是需要在当地派出所留下信息还是去我所在地的派出所,还有公安机关是否会透露我的地址给父母
  • 法律分析:家暴报警对子女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家暴是属于民事案件,不涉及刑事案件,而且也不会留有案底,对子女以后找工作也不会有任何影响,且刑事拘留属于强制措施,如果拘留后无罪没有处罚,也不会影响子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 法律分析:可以报警的,公安管这个事情,可以对父父母进行处罚。家庭暴力也是我国法律禁止的,受害人可以通过当地寻求司法救济,情况严重的,可以报警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法律将追究刑罚。
    当然,如果是一般的家庭纠纷,还是建议调解,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社会是大家的目标。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
    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身体,使受害者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家庭暴力发生于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间,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妇女和儿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有些中老年人、男性和残疾人也会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家庭暴力会造成死亡、重伤、轻伤、身体疼痛或精神痛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三条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 【法律分析】
    孩子可以起诉父母家暴,如果子女的利益被父母进行侵害的,其他利益相关人员是可以代子女对父母提起诉讼的,要求停止侵权的行为。但要收集证据,比如自己的受伤的身体,或者视频等,也可以每次家暴的时候选择报警,这样警察就会成为证人。
    同时可以向当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反应,这可能会更会方便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查看全部4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