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我被诈骗,报警需要材料,能帮忙吗

刑事案件
2024-02-17 16:16:21
共有6位律师解答
  • 你好,如果遇到诈骗建议及时报警处理
  • 报警材料可以的。安徽达宁律师
  • 你好这边具体情况描述一下
  • 诈骗到派出所报案不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只需要交给警方证据能收集到的证据即可。
    报案时要详细叙述被骗的经过,事后要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工作,争取早日破案。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常见情形如下:
    1、电信诈骗,如盗用QQ号码、微信等通许账户后冒充熟人诈骗;
    2、冒充内部人员诈骗,如冒充“北京福彩3D信息中心”人员可提前获知中奖信息进行诈骗;
    3、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如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转账至安全账户;
    4、冒充熟人诈骗,如使用“魔音手机”冒充不同角色人员实施诈骗案;
    5、冒充卫生、财政系统人员,如领取新生儿补贴实施诈骗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第二条

    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 诈骗到派出所报案不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只需要交给警方证据能收集到的证据即可。
    报案时要详细叙述被骗的经过,事后要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工作,争取早日破案。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常见情形如下:
    1、电信诈骗,如盗用QQ号码、微信等通许账户后冒充熟人诈骗;
    2、冒充内部人员诈骗,如冒充“北京福彩3D信息中心”人员可提前获知中奖信息进行诈骗;
    3、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如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转账至安全账户;
    4、冒充熟人诈骗,如使用“魔音手机”冒充不同角色人员实施诈骗案;
    5、冒充卫生、财政系统人员,如领取新生儿补贴实施诈骗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第二条   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 诈骗报警求助的步骤:
    1、向犯罪地的公安机关进行报案;
    2、提交证明诈骗事实发生的证据材料,如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
    3、公安机关对报案材料进行审查;
    4、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
    遭遇网络诈骗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遭遇网络诈骗的应对措施:
    1、不要主动与对方联系,拨打所谓的咨询电话,这样只能使您一步步上钩;
    2、不要过分依赖网络,遇到有人借款,要牢记“不决断晚交钱,睡一觉过一天,再找亲人谈一谈”的口诀,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思考核实相关情况;
    3、一旦发觉对方可能是骗子,马上停止汇款,防止扩大损失;
    4、马上进行举报,可拨打官网客服电话、当地派出所电话或110报警电话,向有关部门进行求证或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和处理立案的条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第一百一十条
    【立案的材料来源对立案材料的接受和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查看全部6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