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五保户住院期间,由村委会上报并安排的陪护人员。在护理方面不尽心,一护工陪3床是正常现象吗?如何投诉?

其他
2024-02-02 14:48:03
共有5位律师解答
  • 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老年人在患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时,有权要求子女或者其他赡养人照料。如果子女或者其他赡养人无法照料,或者照料不当,老年人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救助。在这种情况下,村委会应当按照规定安排护理人员,并确保护理人员的质量和数量。护理人员应当尽心尽力地照顾老年人,确保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得到保障。
    一护工陪 3 床的情况是不符合规定的,这样会影响护理质量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你可以向村委会或者有关部门反映这种情况,要求他们加强管理,确保老年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 五保户住院护理的处理方式为:由国家供养,因病住院,如果是公立医院,村委会应该派人照顾,照顾护理员的工资,可申请民政部门报销。如果是私立医院,则需要按照正常的情形进行交费。法律依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包括下列供养内容:
    (一)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二)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三)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四)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五)办理丧葬事宜。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疾病治疗,应当与当地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
  • 五保户现在住院治疗实行先看病、后交钱的原则。即住院发生的费用先由政府承担,出院时一并报销结算:五保户住院总费用先由县(市)、乡级定点医疗机构给予10%的减免,减免后的剩余部分,由当地新农合医疗补助和民政医疗救助分别按比例分担;农村五保户住院期间发生的生活及陪护费用,由民政部门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补助。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一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第三十二条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第二十条 工伤职工经评残并确认需要护理的,应当按月发给护理费。护理等级根据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及洗漱、自我移动五项条件,区分为全部护理依赖、大部分护理依赖和部分护理依赖三个等级。护理等级由劳动鉴定委员会评定。工伤护理费依照上述护理等级分别按上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
    五十、百分之
    四十、百分之三十发给。
  • 五保户现在住院治疗实行先看病、后交钱的原则。即住院发生的费用先由政府承担,出院时一并报销结算:五保户住院总费用先由县(市)、乡级定点医疗机构给予10%的减免,减免后的剩余部分,由当地新农合医疗补助和民政医疗救助分别按比例分担;农村五保户住院期间发生的生活及陪护费用,由民政部门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补助。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一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第三十二条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 陪护人员通常是由医院提供的,您可以向医院的投诉部门或护理部门反映问题,要求他们调查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查看全部5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