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盗窃公司财产200元怎么定罪

刑事案件
2024-02-13 18:00:54
共有8位律师解答
  • 您好,盗窃200构不成犯罪,一般就是行政处罚,拘留罚款等,但次数较多是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您好!盗窃200元不构成犯罪,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
  • 治安管理处罚,行政拘留和罚款,达不到刑事责任
  • 一般是治安处罚,批评教育
  • 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
  • 盗取公司财物达到法定数额构成盗窃罪的,依法可以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盗窃公私财物,如果数额较大,应当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拘役或者管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之附着物,可与不动产分离的,例如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之门窗等,也可以成为本罪的对象。
    另外,能源如电力、煤气也可成为本罪的对象。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这里的所有权一般指合法的所有权,但有时也有例外情况。
    对于无非法据为已有目的的盗窃,不能作为盗窃罪处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盗窃罪会对子女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盗窃罪可能对子女参军、报考军校、警校、公务员政审有影响。
    根据规定,家庭主要成员如果被刑事处罚,则本人不能服役。如果子女想报考警校、军校时,在政审环节可能也会有影响。此外直系亲属有案底有可能会影响公务员政审。对于有些涉及国家安全、军事秘密的国企,如果直系亲属有案底,子女在录用政审时可能也有影响。

  • 一、盗取公司财物怎么定罪
    1、盗取公司财物以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定罪标准是:
    (1)盗窃1000元以上,就可以刑事立案;
    (2)对于入室盗窃、扒窃的,只要实施了盗窃行为就构成犯罪。盗窃公私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
    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之附着物,可与不动产分离的,例如,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之门窗等,也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
    另外,能源如电力、煤气也可成为盗窃罪的对象。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客观要件。盗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所谓窃取,是指行为人违反被害人的意志,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第三者占有;
    3、主体要件。盗窃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
    4、主观要件。
    盗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 盗窃罪一般是以涉案金额定罪处罚。盗窃金额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就构成盗窃罪,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的,就按治安案件处理。具体是否达到盗窃罪的立案标准需要看具体的涉案金额,盗窃是对财产权的侵犯,需要达到一定数额,才能用犯罪予以评价,一般达到1000元以上,才予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一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查看全部8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