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一位老人70岁了公司突然辞退没签劳动合同有赔偿吗

劳动纠纷
2024-01-11 07:19:24
共有10位律师解答
  • 企业不存在辞退70多岁员工的情况,到达了退休年龄的人员是不存在再次签订合同的,这种情况属于返聘人员,并不受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根据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 老人达70岁,超过了退休年龄,与单位之间不是劳动关系,单位辞退老人,单位无支付补偿金的义务。
  • 因为已经达到退休年龄了,双方解除合同是没有任何经济赔偿的。
  • 您好,双方不属于劳动关系,没有赔偿。
  • 你好,根据你描述大概率是没有赔偿的
  • 你好,这种情况是没有赔偿的。
  • 你好,这边工作了多久了呢

  • 一、没有签劳动合同被辞退有赔偿吗
    1、如果单位是违法 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 赔偿金 ;
    2、如果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理由符合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的规定,则不用支付 经济补偿金 或赔偿金;
    3、如果有关赔偿事宜无法与单位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在被辞退一年内 申请劳动仲裁 要求; 因此,要是用人单位是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话,则劳动者可以要求相应的经济补偿金。但如果是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话,则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经济补偿的。不过,由于此时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违反了法律规定,因此可以从这方面追究单位的责任。
    二、用人单位 不签劳动合同 的怎么赔偿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 工资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 第五条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 劳动关系 ,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三、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怎么算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具体标准如下:
    1、年限计算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不再限定补偿年限(12年)
    3、工资计算基数:指劳动者在劳动 合同解除 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里的工资是指劳动者的应得工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加班 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如果长期不签订固定劳动合同而突然辞退职工,对职工造成一定的损失,职工有可能得到双倍赔偿。 究竟没有签劳动合同被辞退有赔偿吗?其实是有的,这个时候要区分两个情况,对于没有按照规定来 签订劳动合同 的,此时单位需要向员工做出 双倍工资 的赔偿,双倍工资是从第二个月开始计算的,最多也只能赔偿11个月的双倍工资。而要是此时还有违法辞退员工的情况,自然又会涉及到另外的赔偿。
  • 没签劳动合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用工满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从满一个月的次日起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如果单位是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还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如果员工被辞退时没有劳动合同的,可以依法获得以下赔偿: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没签合同的,每月支付二倍工资,但最多以十一个月为限;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年未签的,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属于非过失性辞退的,用人单位要支付经济补偿;属于违法辞退的,用人单位要按双倍的经济补偿标准来支付赔偿金;其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查看全部10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