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朋友被人诈骗银行卡被冻结,他个人贷款已经批了,因为本人银行卡被冻结,想借我的银行卡去接收这一次贷款的

债权债务
2023-12-04 16:56:03
共有5位律师解答
  • 建议谨慎处理, 进一步沟通我
  • 您好这种情况建议谨慎处理
  • 法律分析:用户申请贷款时,如果银行卡卡号输错,导致贷款额度被冻结,那么用户需要主动联系贷款机构的客服来解冻。一般来说,只要账户解冻,用户重新绑定新的银行卡,就可以继续申请贷款了。
    而如果要用户花钱来解冻,那么就是骗人的,用户一定不要相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第四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除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至第四十七条规定处罚外,还可以区别不同情形,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取消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禁止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 法律分析:借款银行卡号填错资金被冻结的情况下借款人不需要赔偿。这种情况是属于新型诈骗手段。诈骗人员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合同,然后以卡号错误为由要求借款人支付钱财来解冻账户,并自称受银行委托,如不赔付则追究法律责任。
    这类事件是在企图诈骗借款人钱财,若是遇到这种情况应选择报警。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以其价额足以清偿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额及执行费用为限,不得明显超标的额查封、扣押、冻结。发现超标的额查封、扣押、冻结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执行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及时解除对超标的额部分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但该财产为不可分物且被执行人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其他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 金融机构擅自解冻被人民法院冻结的款项,致冻结款项被转移的,人民法院有权责令其限期追回已转移的款项。在限期内未能追回的,应当裁定该金融机构在转移的款项范围内以自己的财产向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
    第三十七条 有关单位收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被执行人收入的通知后,擅自向被执行人或其他人支付的,人民法院有权责令其限期追回;逾期未追回的,应当裁定其在支付的数额内向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四百八十七条 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申请执行人申请延长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的期限。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职权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
  • 法律分析:其实,这种是典型的贷款诈骗,实际上是骗子在冒充贷款公司进行诈骗的,要知道就算银行卡填写错误,放款失败资金是会原路退回的,又不是洗钱,银行肯定不会把资金冻结,贷款公司根本不会有任何资金损失。
    所以交认证金解冻贷款的也就不存在了,仅仅是骗子找你骗钱的一个套路而已,碰到这种情况可以完全不用理会,直接把电话挂断就行了。
    要是不确定,可以自己打网贷平台求证。而如果网贷平台也这么说的,你可能碰到了一个不正规的平台,说不定是平台故意把银行卡修改成错误的,就是为了诈骗找个理由,那么赶紧把账号注销,解绑银行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查看全部5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