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民事诉讼从立案那天起,最长允许多长时间?开庭

其他
2023-11-28 13:48:41
共有6位律师解答
  • 如果法院采用简易程序,也就是一个法官审理,那么最晚时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如果是普通程序审理,也就是三个法官审理,那么最晚不超过六个月的时间。如果案情特别复杂可能会延期到一年或者一年半,当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是需要院长批准或者上级法院批准。
  • 关键是送达情况,法院会根据送达和相应工作安排择期开庭审理的。
  • 您好,是什么原因要提起民事诉讼

  • 一、民事诉讼立案后多长时间开庭
    1、不能超过3个月。一般的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为3个月,特殊情况需要院长批准适当的延长;但从立案到开庭,原则上不能超过3个月;可以到立案庭咨询,是否因为证据不全而没有立案,法院接收材料不等于同意立案。
    2、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二、民间借贷立案后多长时间开庭
    民间借贷立案后开庭时间要分情况来看:
    1、民间借贷立案后若采用简易程序,法院在当事人收到传票后15日之后开庭;
    2、民间借贷立案后若采用普通程序,需要30天之后开庭;
    3、若被告下落不明,需要公告送达,公告送达期为60天,公告送达期满后可安排开庭。


  • 民事诉讼从立案到开庭需要的时间,具体多长时间不能确定,需要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法院案件的排庭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从立案到开庭,中间一两个月的时间是正常的,甚至更长都有可能,因为中间要经过立案、组成合议庭、发传票、被告答辩和举证等程序。
    一般来讲,根据法院的审理程序以及送达方式不同,会有以下情况:
    1、如果适用的是简易程序,审判部门应当在5日内向当事人送达,法院在当事人在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之后安排开庭;
    2、如果适用的是普通程序,则需要在30天之后安排开庭;
    3、如果被告下落不明,则需要公告,一般是在报纸刊登后第93天安排开庭。
    一般从立案之日起一个月内会开庭。 一般经过立案、送达(起诉状、答辩状)、组成合议庭、送达开庭通知等几个程序。



  •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 立案后多长时间开庭,如果适用的是 简易程序 ,审判部门应当在5日内向当事人送达,法院在当事人在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之后安排开庭;如果适用的是普通程序,则需要在30天之后安排开庭。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三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委托外地人民法院调查。
    委托调查,必须提出明确的项目和要求。受委托人民法院可以主动补充调查。
    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书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调查。
    因故不能完成的,应当在上述期限内函告委托人民法院。
    第一百三十二条 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
    第一百三十三条 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案件,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当事人没有争议,符合督促程序规定条件的,可以转入督促程序;
    (二)开庭前可以调解的,采取调解方式及时解决纠纷;
    (三)根据案件情况,确定适用简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
    (四)需要开庭审理的,通过要求当事人交换证据等方式,明确争议焦点。
查看全部6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