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交通事故 我全责 给对方垫付了修车费2000元 怎么才能追回来?

交通事故
2023-10-11 07:12:12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一、交通事故垫付的钱怎么拿回来
    1、交通事故垫付的钱可以找保险公司按规定理赔,也可以找对方要求对多支付的部分予以返还。交通事故垫付的钱让对方写一张收据,确保已经支付了医疗费用,然后建议直接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如果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医院可以给预付款收据,这样可以在以后收到预付款的同时开具医疗费用发票,对于索取垫付的医药费协商不成的可以去法院起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二、交通事故垫付的钱多久可以拿
    交通事故垫付的钱多久可以拿需根据以下情况判断:
    1、如果有人伤,要等伤者治疗结束,协商一致后,提交资料申请理赔,时间会比较长;
    2、没有人伤,单物损,正常把发票给保险公司,钱很快就下来。
  • 交通事故对方全责不给钱可以找交警部门调解,调解不成或达成调解协议不履行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索赔。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是什么
    1、肇事者对被害人造成的人身损害,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其中索赔包括:医疗费用、住院费用及其伙食费、误工费用等等,若导致被害人受到严重伤害或者严重残疾的情况,受害方还可以要求赔偿残疾赔偿金、后续康复护理治疗费用等;
    2、肇事者造成交通事故导致受害者死亡,侵害方除了要赔偿抢救的相关费用外,还要赔偿相应的丧葬费、死亡补偿费和对其受害者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费用等等;
    3、受害人可以通过与侵害人协商约定相应的赔偿费用,也可以请求交警部门或者调解委员介入调解,若调解无效,则受害者可以依法上诉至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交通事故垫付的钱可以找保险公司按规定理赔,也可以找对方要求对多支付的部分予以返还。交通事故垫付的钱让对方写一张收据,确保已经支付了医疗费用,然后建议直接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如果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医院可以给预付款收据,这样可以在以后收到预付款的同时开具医疗费用发票,对于索取垫付的医药费协商不成的可以去法院起诉。
    在调解或者诉讼的过程中,由保险公司来承担相关费用,这样车主垫付的医药费就可以拿回来。交通事故理赔程序报赔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妥善保护好现场,并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 ,路面事故同时还要报请交通部门处理。
    法律未规定肇事方有先行垫付的义务。交警不会确定赔偿金额,不会强迫肇事方垫付,只能组织双方调解,调解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如果调解不成由法院判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交通事故全责需要赔偿哪些费用
    交通事故全责可以要求的主要赔偿项目如下:
    1、医疗费;
    2、误工费;
    3、护理费;
    4、住院伙食补助费;
    5、交通费;
    6、残疾赔偿金;
    7、被抚养人生活费;
    8、精神抚慰金,财产损失等。
    交通事故对方全责则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在限额先行赔偿,不够部分由肇事者承担。可以要求的主要赔偿项目及标准如下,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