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交通事故后对方未停车检查,事后交通通知配合处理算肇事逃逸吗

交通事故
2023-10-13 15:56:07
共有10位律师解答
  • 你好,在不知情的交通事故后离开现场,经他人报警后回来交警队配合调查的情节属不属于逃逸罪,如果知情就属于逃逸。
  • 你好!当事人为抢救伤者、报案等目的而驶离现场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 您好如果对方知道出事故还是开走了基本属于肇事逃逸,具体看警方责任书
  • 你好,你可以咨询的,讲一下情况,具体分析
  • 一般是算肇事逃逸的,具体的情况呢
  • 法律分析:
    1、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而驾驶车辆离开现场不算是肇事逃逸。
    2、如果事故当事人为了及时抢救伤者,在标明车辆和位置后驾驶车辆前往请求救援或报案的不算是肇事逃逸。
    3、当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暂时离开医院的,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等资料,经过伤者家属同意后离开的不算是肇事逃逸。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一、未发生碰撞的交通事故算逃逸吗
    1、未发生碰撞的交通事故,不算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是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发生后,无故离开现场都算逃逸行为。所以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不构成肇事逃逸。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酒后开车出事故,同车酒友要一起承担责任吗
    通常上,酒后驾驶的法律后果由驾车人自行承担。
    如果有酒友同乘的话,那么此时酒友酒友是否需要承担责任,要根据以下情况确定:
    1、一群人同席喝酒后,同桌酒友有责任和义务劝饮酒的车主不能驾驶机动车,没有尽到劝阻责任和义务的,需要按过错大小承担赔偿责任。
    即在酒后,同乘的酒友没有进行劝阻的话,具有过错,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且,此时同乘人要按照各自的过错大小进行赔偿;
    2、如果车主在同席酒友的劝阻后仍然不听坚持要驾车的,其他酒友也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是赔偿的会少一些;
    3、同乘的酒友没有进行劝阻的,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大,承担的赔偿责任也相应大一些;
    4、但是不管同乘的酒友是否劝阻,都不能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只能赔偿一部分。
  • 交通事故后逃逸不一定属于肇事罪,具体需要结合警方现场的认定判断。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法律规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您好,煜双律师团孙先格律师为您提供法律服务。属于肇事逃逸,您这里面情况没有说的特别清楚,我们可以详细沟通一下,以便给出具体建议。
  • 你好,根据你描述说明情况
查看全部10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