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你好 我想咨询一下民事类的

其他
2023-10-11 12:11:08
共有5位律师解答
  • 需要具体说明案件类型。
  •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有如下区别:
    1、两者性质不同。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力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以独立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2、开始时间不同。
    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以来就享有;民事行为能力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
    3、持续时间不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民事行为能力不仅要达到一定的年龄,还要有健全的智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民法总则中有关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1)平等原则,即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即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用来衡量民事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确定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义务及民事责任承担等。
    (4)等价有偿原则。法律依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 1、二者的概念不同。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是不平等的,法律程序要求比较严格。
    2、主体不同。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参与者,包括自然人、法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合伙组织、其他组织。国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成为民事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权力,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简称为行政法主体。
    3、客体不同。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包括各种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具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或知识产品、人格利益,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还包括权利本身。联系主体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媒介,通常表现为一定的标的和利益载体,包括水、土地、房屋等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 你好,具体是什么样的民事案件
查看全部5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