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信用卡逾期被起诉收到12368短信 金额是一万一千多 还是异地起诉 怎应诉

债权债务
2023-10-09 11:53:45
共有8位律师解答
  • 因信用卡逾期被异地起诉的,应积极偿还信用卡,若信用卡逾期情况不属实,应该收集证据并准备答辩状
  • 您好。是哪个法院?您详细说一下情况
  • 你好,建议与银行协商尽快还款。
  • 可以委托律师出庭应诉
  • 信用卡起诉是在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信用卡逾期超过30天且超过一个账单期以上的逾期行为,银行在信用卡催收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
    1、短信催收,主要针对早期持卡人出现的逾期还款行为,一般为逾期7到15天,短信主要起提醒功能;
    2、电话催收,主要针对超过30天且超过一个账单期以上的逾期行为,进行电话提醒还款;
    3、上门催收,主要针对超过90天以上逾期,银行会安排催收人员到持卡人居住或工作地址上门催缴还款;
    4、法院起诉,主要针对超过半年以上逾期,银行会向法院申请,要求对持卡人进行起诉还款;
    5、外包催收,主要针对超过1年以上逾期,银行会将逾期资金进行打包,折价给外包催收公司,负责进行逾期欠款催缴。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以下情况属于非法占有: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
  • 信用卡逾期后,如果收到法院送达的起诉状副本,就会知道被起诉了。在法院立案后,会在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而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的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 信用卡起诉是在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信用卡逾期超过30天且超过一个账单期以上的逾期行为,银行在信用卡催收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
    1、短信催收,主要针对早期持卡人出现的逾期还款行为,一般为逾期7到15天,短信主要起提醒功能;
    2、电话催收,主要针对超过30天且超过一个账单期以上的逾期行为,进行电话提醒还款;
    3、上门催收,主要针对超过90天以上逾期,银行会安排催收人员到持卡人居住或工作地址上门催缴还款;
    4、法院起诉,主要针对超过半年以上逾期,银行会向法院申请,要求对持卡人进行起诉还款;
    5、外包催收,主要针对超过1年以上逾期,银行会将逾期资金进行打包,折价给外包催收公司,负责进行逾期欠款催缴。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六条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条

    以下情况属于非法占有: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


  • 联系法官能不能网上开庭。
查看全部8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