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我家房屋顶上有特高压线22万伏能跨越吗?跨越安全距离为多少米

其他
2023-09-28 20:37:01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一、高压线离住宅的安全距离是多少
    1、高压线离住宅的安全距离具体如下:
    (1)1kV以下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为4米;
    (2)1-10kV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为6米;
    (3)35-110kV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为8米;
    (4)154-220kV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为10米;
    (5)350-500kV高沿线的安全距离为15米。
    2、法律依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十条
    电力线路保护区:
    (一)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在一般地区各级电压导线的边线延伸距离如下:
    1-10千伏5米
    35-110千伏10米
    154-330千伏15米
    500千伏20米
    在厂矿、城镇等人口密集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区域可略小于上述规定。但各级电压导线边线延伸的距离,不应小于导线边线在最大计算弧垂及最大计算风偏后的水平距离和风偏后距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之和。
    (二)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地下电缆为电缆线路地面标桩两侧各
    0.75米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海底电缆一般为线路两侧各2海里(港内为两侧各100米),江河电缆一般不小于线路两侧各100米(中、小河流一般不小于各50米)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水域。
    二、高压线与住宅的距离近有什么危害
    高压线与住宅的距离近的危害如下:
    1、高压线的周围会产生电磁场,电磁场对附近的人会产生危害;
    2、如果接触到的电磁场强度达到50到200千伏/米的时候,人会出现头痛、头晕、疲乏、睡眠不佳、食欲不振的情况。
  • 高压线从屋顶强行通过属于违法行为。
    架空电力线路一般不得跨越房屋。对架空电力线路通道内的原有房屋,架空电力线路建设单位应当与房屋产权所有者协商搬迁,拆迁费不得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特殊情况需要跨越房屋时,设计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增加杆塔高度、缩短档距等安全措施,以保证被跨越房屋的安全;被跨越房屋不得再行增加高度。
    高压输电在城市一般采用带绝缘层的电缆地下传输,在野外常采用铁塔承载的架空线方式传输。高压线中传输大电流,大电流产生的磁场对人的健康有影响。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是为了保证已建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和保障人民生活的正常供电而必须设置的安全区域。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十条 电力线路保护:法律依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十条 电力线路保护: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十条 电力线路保护:
    (一)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在一般地区各级电压导线的边线延伸距离如下:1-10千伏5米,35-110千伏10米,154-330千伏15米,500千伏20米,在厂矿、城镇等人口密集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区域可略小于上述规定。
    但各级电压导线边线延伸的距离,不应小于导线边线在最大计算弧垂及最大计算风偏后的水平距离和风偏后距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之和。
    (二)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地下电缆为电缆线路地面标桩两侧各
    0.75米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
    海底电缆一般为线路两侧各2海里(港内为两侧各100米),江河电缆一般不小于线路两侧各100米(中、小河流一般不小于各50米)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水域。
  • 关于高压线距居民建筑的安全距离,我国其实并没有明确的距离规定,但是有一个相关的换算标准,即民居建筑所处位置的磁感应强度<100微特斯拉,就满足建设标准。经过测算:1kV以下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为4米。
    1-10kV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为6米。35-110kV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为8米。154-220kV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为10米。350-500kV高沿线的安全距离为15米。法律依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 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是为了保证已建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和保障人民生活的正常供电而必须设置的安全区域。在厂矿、城镇、集镇、村庄等人口密集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为导线边线在最大计算风偏后的水平距离和风偏后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之和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各级电压导线边线在计算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如下:
    (一)1千伏以下
    1.0米;
    (二)1-10千伏
    1.5米;
    (三)35千伏
    3.0米;
    (四)66-110千伏
    4.0米;
    (五)154-220千伏
    5.0米;
    (六)330千伏
    6.0米;
    (七)500千伏
    8.5米。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