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你好 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 交警判的主责 没有对方谅解书 能判缓刑吗

交通事故
2023-09-21 10:26:54
共有8位律师解答
  • 结合事故责任划分、事故后果、具体违法交法等因素综合考虑。没有谅解书会降低缓刑几率,但不是绝对不能缓刑。
  • 你好,是否缓刑得看法院审理情况,如果有谅解,几率相对比较大
  • 您好,具体要看实际情况,根据情节和悔罪表现等综合判断
  • 您好,如果不赔偿对方不谅解,很难判缓刑
  •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需要看证据材料

  • 1、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司机负主要责任,没有谅解书和有谅解书,对司机的处理区别很大。
    2、在赔偿受害人损失,取得受害人谅解的情况下,可以判处缓刑;如果没有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没有签订受害人的谅解,就只能判处实刑,不能判处缓刑。缓刑就是不需要蹲大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
  • 【法律意见】
    有可能被适用缓刑
    在交通事故中至一人死亡,法定量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首先在法定条件上存在判决缓刑的基础。如果肇事者能积极主动赔偿被害人家属的损失,并取得被害人家属谅解的,可以判缓刑。

  • 一、交通肇事罪没有谅解书能判缓刑吗
    1、交通肇事罪没有谅解书能不能判缓刑。要看实际情况。法律上并未规定一定要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书才是判决缓刑的关键。法院审理交通肇事案件的时候,会按照当事人自首表现、犯罪情节、是否积极赔偿等考虑是否给予缓刑。如果具备这些条件,即使交通肇事罪没有谅解书,法院也会在量刑的时候酌情考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1、交通肇事罪的客体,是指刑法上所保护的重大交通运输安全。
    因为只有交通肇事并产生重大后果的才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仅仅是交通肇事而没有造成重大后果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样也不是刑法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客体。
    交通肇事罪中所指的只要是发生在航空,铁路运输以外的陆路交通运输和水陆交通运输中的重大交通事故,对特定主体在航空运输和铁路运营中发生重大交通责任事故,应按照刑法有关条款定罪。
    2、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必须存在交通运输过程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这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条件,也是交通肇事的原因。
    在交通肇事罪中,违规的行为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2)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必须造成重大事故,导致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也就是说行为人的违章行为与发生的严重后果之间应该也必须具备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才构成交通肇事罪。
    否则,虽有违章行为的存在,但无严重后果,或发生了严重后果,但不是由于行为人的违章行为所引起的,都不够成交通肇事罪。
    3、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实践中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
    4、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既成立疏忽大意的过失,也成立过于自信的过失。交通肇事罪所强调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于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至于对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规定的注意义务,则既可能是明知故犯,也可以是过失,不影响交通肇事罪的成立。
    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对于其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持一种故意的心理态度,那么该行为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以及其他相关犯罪论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查看全部8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