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借款3000到账扣了一半可以不还嘛

债权债务
2023-06-23 00:14:18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不会。银行只能从贷款的还款账户扣钱。
    贷款人没有偿还能力,应该主动联系银行进行协商,宽限还款时间或者办理分期归还的手续流程。
    贷款还不上,银行会采取的措施:
    若一次没有还款,银行将会经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通知并提醒按时还款,同时会产生罚息。
    若连续三次未还款,银行客户经理将进行催收,同样借款人会被罚息。
    若逾期还款次数达到六次及以上,若银行与借款人协商无果,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贷款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贷款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贷款申请人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注: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干货分享】五大贷款注意事项,你学会了吗?
    1、手机号码需要重视!
    手机号必须是实名制的。
    手机号必须是使用半年以上。
    以前不能出现欠三大运营商话费的情况。
    手机号码的使用时间必须正常。
    2、贷款资料的真实性!
    申请个人消费贷款,借款人需要提供各类贷款机构要求的真实证件资料,如多数贷款机构都会要求的各类亲属联系方式等等,这些信息切忌弄虚作假,根据多数机构统计资料真实性存疑是贷款被拒的一大原因!
    3、电话回访很重要!
    有办理过信用卡的应该清楚,在你提交完申请资料后,银行会有个电话回访,主要目的是确定资料的真实性。其实申请贷款过程中也有电话回访这么个环节,不过很多人都给忽视了。在此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对电话回访不以为然,往往这么个小细节就是你贷款失败的真正原因!
    贷款机构之所以进行电话回访,就是为了要确定借款人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如果银行通过电话回访了解的情况与借款人提供的资料情况不符的话,那么银行肯定会质疑借款人的人品和情况,轻则让你的贷款之路走得异常艰苦,重则干脆就不给你批。
    4、珍视个人信用!
    随着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其数据已经不局限于信用记录等传统运营范畴,注意力逐渐转提供社会综合数据服务的业务领域中来。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贷款机构都已经通过各类征信机构比对贷款申请人的“信用”情况,一旦被列入“信用黑名单”后,污点很难消除,请珍视个人信用。
    5、工作相关的信息要求
    有些高危行业申请是很困难的,只能想其他的办法哦。这些都属于高危行业:煤矿、建筑施工行业、危险化学品行业、飞行人员等。
    填写的工作最好是工作了半年以上。工资流水、工作证明、名片、工牌都是工作相关的信息,能提交上的肯定是有帮助。
    以上五点干货,掌握好了就能增加贷款成功率哦,你学会了吗?
    另外,大家在选择贷款机构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贷款机构。
  • 贷款不进行偿还,贷款机构可能会进行起诉。如果当事人发生贷款不还行为,贷款机构将会依法向当事人催收贷款,并且会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会依法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将会冻结当事人以及贷款担保人的所有银行账户余额,并且会查封抵押财产。法院判决书下来后,法院将会强制执行扣划当事人存款等行为,用来清偿贷款机构损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 贷款不进行偿还,贷款机构可能会进行起诉。如果当事人发生贷款不还行为,贷款机构将会依法向当事人催收贷款,并且会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会依法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将会冻结当事人以及贷款担保人的所有银行账户余额,并且会查封抵押财产。法院判决书下来后,法院将会强制执行扣划当事人存款等行为,用来清偿贷款机构损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您清楚了吗?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