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网络诈骗,但是诈骗人不是我,而且我毫不知情,需要向对方赔钱吗?

互联网纠纷
2023-06-18 21:51:02
共有4位律师解答
  • 你做了什么事?需要帮助可电联
  • 【法律分析】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财物被骗,受害人应当及时报警,由公安机关受理审查。在诈骗犯罪等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要求民事赔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如果刑事案件尚未判决的,则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被告赔偿损失。2、如果法院已经判决的,则被害人应该另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如果诈骗案件当中的受害人自己没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只能按照追回的诈骗赃款结合受害人的比例进行返还,不足的部分也不会主动判决犯罪嫌疑人进行赔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四条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 网络诈骗就是在网络上实施的诈骗行为。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欺骗对方,使对方陷入错误的认识,被害方基于错误的认识处分了财产,遭受财产损失,加害方得到了诈骗的财产。法律依据:《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网络诈骗就是在网络上实施的诈骗行为。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欺骗对方,使对方陷入错误的认识,被害方基于错误的认识处分了财产,遭受财产损失,加害方得到了诈骗的财产。
    《刑法》第十四条法律依据:《刑法》第十四条
    《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查看全部4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