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交通事故发生后,对方离开事故占据现场,能否追究责任为交通事故逃逸?

交通事故
2023-05-30 13:19:48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发生交通事故离开现场构成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交通事故调解流程是什么
    1、知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
    2、听取各方当事人的请求及理由;
    3、确定当事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4、计算损害赔偿的数额;
    5、确定赔偿履行方式及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第一百零二条
    对六个月内发生二次以上特大交通事故负有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的专业运输单位,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消除安全隐患,未消除安全隐患的机动车,禁止上道路行驶。
  • 认定交通事故逃逸责任一般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认定,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
    (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
    (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

  • 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报警处理的,告知公安机关个人相关信息后离开现场的,一般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一百一十二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二)“深度调查”,是指以有效防范道路交通事故为目的,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相关因素开展延伸调查,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及管理漏洞,并提出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的活动。
    (三)“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是指检验报告、鉴定意见复印件送达当事人之日起三日内,当事人未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的,以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重新检验、鉴定,鉴定机构出具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的。
    (四)“外国人”,是指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五)本规定所称的“一日”、“二日”、“三日”、“五日”、“十日”,是指工作日,不包括节假日。
    (六)本规定所称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在内。
    (七)“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八)“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指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九)“设区的市公安机关”,是指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交通事故逃逸罚多少钱
交通事故 708
最高法:交通肇事逃逸后投案可算自首
司法解释 25568
最高法:交通肇事逃逸后投案可算自首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含义
交通肇事罪 47138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含义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玩失踪父母应该怎么办
赡养 5
子女不出钱给父母看病犯法么
赡养 5
追讨抚养费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子女抚养 5
借钱担保人是什么意思
抵押担保 5
借款担保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抵押担保 5
恶意逃废债怎么处理
债务追讨 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