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是怎样的

行政纠纷
2023-05-15 09:24:05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行政诉讼中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八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行政案件,认为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在征得当事人双方同意后,可以进行调解。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八十四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行政案件,认为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在征得当事人双方同意后,可以进行调解。
  • (一)、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理解,行政诉讼证明标准首先是行政诉讼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的标准,它与行政诉讼主体、举证责任、诉讼主张和诉讼后果紧密联系。
    (二)、从审判人员角度来理解,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是法官对行政诉讼当事人证明的案件事实形成确信的标准。当事人是否切实履行了其举证责任,最终的衡量标准是法官是否被说服,是否形成了内心确信。
    (三)、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是法官在审理行政诉讼中,主观理念正确认识客观事实的必然要求。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三十三条 证据包括:(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电子数据;(五)证人证言;(六)当事人的陈述;(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作为证明对象的案件事实,不可能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法官只能运用证据,以推论的方式对诉讼中的争议事实加以“追溯”或“再现”,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故难以达成绝对性的认识。
    二、对案件事实的结论也不能通过科学实验来检验,其结论是否与案件的客观事实完全相符也具有不确定性。尽管如此,法官不能因为无法查清案件事实而不作出裁判。因此,有时候,法官是在没有完全查清事实的情况下对案件事实作出一种判断。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行政诉讼中证明标准是如何设定的
行政诉讼 450
行政诉讼的效力范围
行政诉讼动态 22741
行政诉讼的效力范围
行政诉讼法释义之证据保全
行政诉讼释义 11389
行政诉讼法释义之证据保全
行政诉讼法释义之证据种类
行政诉讼释义 12448
行政诉讼法释义之证据种类
民事债务纠纷无力偿还多久可以结案
债务追讨 2020
民事诉讼执行期限过了怎么办
债务追讨 1495
欠钱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债务追讨 1075
因欠款纠纷起诉的开庭流程
债务追讨 985
判决抵押无效如何处理
抵押担保 825
民间欠债不还怎么起诉
债务追讨 74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