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新修订的道路交通事故司法解释是什么

交通事故
2023-04-01 12:28:22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一、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是什么
    1、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是,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犯罪主体。首先,要明确交通肇事罪本罪的主体,也就是造成此事故的人。犯罪驾驶人要是一般人,没有特殊的条件,也就是说得是已经成年了的,且没有相关精神疾病,心智也正常的人。这其中,犯交通肇事罪的人一般有两种:
    (1)在从事与交通相关公职的人员,比如说火车司机、飞机司机、火车变轨人员、管理交通的人员等等,他们没有履行相关职责,一样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
    (2)就是私人驾驶人,某些运输公司的司机,在因为过失而造成了很严重的交通事故的时候,也是要被认定为犯罪的主体的。
    2、犯罪客体。要明确犯罪的客体,客体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事故对其造成了破坏的交通秩序以及安全。交通运输的安全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旦发生了交通事故,普通的民众的生命和个人财产,都会受到很严重的威胁;
    3、犯罪的主观条件。在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驾驶人因为要明确是因为过失而造成的事故,如果不是,就不能够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也就是说,在事故发生的时候,驾驶人不应该有任何危险驾驶行为,比如说喝酒、超车超速、超载、抢行等,事故发生的原因得是驾驶人自己的不小心,过失原因。驾驶人在事故发生的时候,应该是不知道其不经意的行为,会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这其实就是交通肇事罪的一个主观条件,即驾驶人没有主观意愿上的为恶想法;
    4、犯罪的客观条件。在客观方面,应该是因为违反了交通治安管理法规,而在交通道路上造成的严重的交通事故,不是的话,也不能够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而在生活之中,要认定交通肇事罪,至少要有四个客观条件:
    (1)必须是在交通道路上造成的事故,对交通安全和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是限制了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位置范围和其造成破坏的对象,不是某一个个体;
    (2)驾驶人必须是因为违反了交通管理的法规,才造成了如此重大事故的,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是限制了原因的,这也是客观条件之一;
    (3)发生的事故造成的后果要是很严重的,必须是得是对受害者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比如说伤残或者是死亡,或者说对一些公共场所的财产和一些私人的财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也就是说,就算是驾驶人的行为是违反了交通管理的法规,如果所造成的后果不算是严重,也不能够以交通肇事罪定罪;
    (4)事故的发生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得是因为驾驶人的过失行为造成的。
  •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标准是该罪的犯罪构成。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法院调解程序如下:1、在庭审过程中,法庭辩论后,法庭组织交通事故当事人进行调解;2、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以及听取的当事人的意见;3、确定当事人的损害赔偿责任以相应的数额;4、确定履行期限,组织签订调解协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四条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发生交通事故可以让保险公司全权负责吗
4629
交通事故赔偿金额是不是都很大?
交通事故保险理赔 13501
交通事故赔偿金额是不是都很大?
因交通事故导致的损害的诉讼时效
交通事故诉讼时效 33071
因交通事故导致的损害的诉讼时效
交通事故赔偿义务人的三大主体
交通事故赔偿义务人 19676
交通事故赔偿义务人的三大主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