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我是一银行职员,一天办理业务时,错将取款输成存款,并拿了现金给取款人,取款人发现后立即到另一储蓄所将卡内的钱全部取光,取款人不是持卡人.现在已造成损失,当天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说这是不当得利,不予立案,只能到法院起诉.我不知道4万元这么大金额为什么不属犯罪.

涉外纠纷
2017-12-25 12:20:59
共有4位律师解答
  • 如果情况是这样,那你只有考虑向法院提起诉讼,关键要向法院提交他未存钱而又多取钱的证据。
  •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并造成他人损失的法律现象。不当得利属于事件,因为不当得利本质上是一种利益,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  具体特征根据有三:  ①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  ②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  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没有合法根据或得知合法根据已经丧失后,有义务将已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害人。
  •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返还不当得利的方法:  ①原物返还,即当原物尚存时,应返还原物。  ②作价返还,即如果原物已不存在,则可作价偿还。  返还不当得利,除返还原来所取得的利益外,由此利益所产生的孳息也应一并返还.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行为引起的一种事实状态,因不当得利而产生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就是不当得利之债,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叫受益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务人,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务。财产受损失的叫受害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权人,享有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利益的债权。不当得利是引起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的一种法律事实,因其引起此债完全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不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所以不当得利作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只能是事件而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利益获得方返还不当得利的范围受善意还是恶意的影响。  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受益人为善意,即在取得利益时不知道没有合法根据其返还利益的范围以利益存在的部分为限,如果利益已经不存在,则不负返还义务。所谓现存部分,不应该只限于原物或原物的固有形态,如形态已改变,其财产价值仍存在或可代偿,仍属于尚存部分。  ②受益人是恶意,即在取得利益时明知道没有合法根据,其返还利益的范围应是受益人取得利益时的数额,即使该利益在返还时已经减少甚至不复存在也不能免除其返还义务。  ③受益方在取得利益时为善意、嗣后为恶意的,其返还范围应以恶意开始时存在的利益为准。  给付发生的不当得利  1.给付的目的自始不存在;但在下列情形,当事人一方虽然没有给付义务而为给付,另一方的的得利也不为不当得利:履行道德义务而为给付;为履行未到期债务而交付财产;明知无给付义务而交付财产;因不法原因而交付的财产(但是如果是单方面违法的,照样构成不当得利,如绑架的赎金、黑社会的保护费等)。  2.给付的目的未达到;  3.给付的目的嗣后不存在。  给付以外的不当得利:  1基于受益人自己的行为而发生的不当得利。  2基于受损人的行为而发生的不当得利。  3基于第三人的行为而发生的不当得利。  4基于自然事件而发生的不当得利。  5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的不当得利。
  •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标的为受有利益的一方所取得的不当利益。受益人返还的不当利益,可以是原物、原物所生的孳息、原物的价金、使用原物所取得的利益,也可以是其他利益。  返还不当利益请求权的标的的范围,也就是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依其受利益是否善意而不同。  1、受益人为善意的。即受益人于取得利益时不知道自己取得利益无合法的根据。于此情况下,若受损人的损失大于受益人取得的利益,即受益人返还的利益仅以现存利益为限。利益已不存在时,受益人不负返还义务。受益人受有的利益大于受损人的损失时,受益人返还的利益范围以受损人受到的损失为准。  2、受益人恶意的。即受益人知情,受益人于受有利益时知道其取得利益是没有合法根据的。于此情形下,受益人应当返还其所取得的全部利益,即使其利益不存在,也应负责返还。若受益人所得到的利益少于受损人的损失时,受益人除返还其所取得的全部实际利益外,还须就其损失与得利的差额另行赔偿。  3、受益人于取得利益时是善意的而后为恶意的利益返还,范围应以恶意开始时的利益范围为准。
查看全部4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合同诈骗案件管辖法院怎么确定
刑事辩护 4842
父母可以未经子女同意取走其银行卡内的钱吗
民法典 3446
父母可以未经子女同意取走其银行卡内的钱吗
自愿转帐是不是不当得利多少可以立案
民法典 3988
自愿转帐是不是不当得利多少可以立案
通过银行过账属于不当得利吗
民法典 1059
通过银行过账属于不当得利吗
民事债务纠纷无力偿还多久可以结案
债务追讨 3130
民事诉讼执行期限过了怎么办
债务追讨 2255
欠钱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债务追讨 1630
因欠款纠纷起诉的开庭流程
债务追讨 1480
判决抵押无效如何处理
抵押担保 1230
民间欠债不还怎么起诉
债务追讨 118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