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2000年2月,吴某持99年4月生效调解书(杨欠吴款9。3万元及利息限该年底偿还)向法院申请执行,被执行人杨某称已经还了,并提交了吴某于9月30日(无年号)书写的98419。20元收条,吴某承认收条系自己书写,却空口否认所收款是97年的其他往来,此后,杨又找到还款当时的证人作了书面证词,证人邓某证实98419。20元收条确为我们三人伙同四川贩煤未果之后的99年9月30日吴某所书写。法院却采信了吴某的个人片面证言,并对杨某实施了拘留。此时杨根本也无财产执行。2001年3月8日,吴某遂持调解书另行起诉,吴某认为杨某在98年12月30日赠与房屋其舅弟张某(过户时吴某知晓)是恶意串通、逃避债务,并依民法通则第58条诉请法院确认该“赠与合同”无效,2001年12月19日中级法院均在拒审收条真实性遗弃该主张(吴已受偿已无资格再起诉)的前提下支持了吴某的诉请。2002年8月5日,一审执行局将争议收条原件提取鉴定,但法院却在丢失原件的前提下暗箱强执了该房屋,经中院监督作出决定:执行不当令其自行纠正。县执行局只作出了一份举证责任在杨的证据审查意见书,此后两级法院一直推拖不解、人大监督不力、检察作出暂缓执行建议后,推脱不再受理赠与合同纠纷申诉案。 ...( 详细经过保密) ...( 详细经过保密)

涉外纠纷
2005-05-15 09:44:42
共有1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