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银行违规发放贷款,可否认定贷款合同无效还是部分无效?

交通事故
2020-12-24 12:15:00
共有4位律师解答
  •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其他任何部门或者个人都无权认定无效劳动合同。在司法实践中,不能任意扩大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范围,特别要防止用人单位利用这一条款恶意解雇劳动者。
  • 第二百零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限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第二百零六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第二百零七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第二百零九条: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贷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
  • 对于合同无效的审查,根据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因此,主体不合格也可能导致合同无效,例如:
    (a)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该合同无效。其例外情况是:纯获利益的合同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需追认,合同当然有效。
    (b) 法定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对人有过失而成立的合同,该合同无效;
    (c)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且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该合同无效。
    综上所述,合同无效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或者是危害国家、社会的公共利益定力的合同、受到欺诈胁迫等手段签订的非真实意思表示的合同以及不符合签署该合同所具有的资格或者是签订合同的主体不合格等签订的合同,均属合同无效。
  • 合同是否无效,一方面需要审查订立合同的双方是否具有主体资格,另一反面,还要审查合同的内容本身是否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一)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二)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三)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四)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 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 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七)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查看全部4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