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一个外省人在我地倒车撞了我的车,报警后对方全责,对方只买了一个交通强制险,对方保险公司赔了我2000元,修车费6280元(我的车是新车),剩余的他以没钱为借口拒赔,请问我可以在我地法院起诉他么?

交通事故
2020-11-27 20:24:03
共有4位律师解答
  • 可以在侵权行为发生地起诉
  • 如果理赔金额没有超出保额,保险公司就会全赔。对方的损失用交强险及第三者责任险赔偿,自己车辆损失要用车损险为赔偿。
      
      交强险责任限额是指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对每次保险事故所有受害人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所承担的最高赔偿金额。车险的交强险责任限额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0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0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以及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
      第三者保险定义:商业三者险是保险公司为第三者的损失 承担责任的保险险种。第三者指的.除投保人 、被保险人、保险人以外的,因保险车辆发生 意外事故而遭受损失的第三方受害者。
      车损险: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员在驾驶保险车辆时发生保险事故,造成保险车辆受损,保险公司 在合理范围内予以赔偿。 较常见的车损:碰撞、倾覆(翻车)、自然灾害等(冰雹、暴雨、爆炸等等)。
  • 车祸对方全责理赔流程是怎样的?发生交通事故后,首先要进行责任认定,如果对方全责的,是需要对当事人的损失进行负责的,如果有保险的,可以申请保险理赔。第一步,如果事故发生在道路上,必须立即打开双闪灯,并在车辆后方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如果路上车辆较多且车速较快,应该立即退避至安全地带后再进行协商。

    第二步,在确认安全后,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现在的手机拍照功能很强大,尽量多拍几张。肇事现场车辆碰撞所处的地点进行远景和近景的拍摄,远景最好能体现出是哪一方的错误导致此次事故的发生。近景拍摄可以绕着现场进行多角度的拍摄,并对碰撞位置进行着重拍摄,以体现出碰撞强度及双方的损伤程度。

    第三步,事故双方查验对方证件,包括行驶证和驾驶证,交强险险期限等,并留意对方是否酒驾。如果对方属于无证驾驶或酒后驾驶,应该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如果证件都没有问题,双方对责任也没有异议,全责方给自己的保险公司打电话报险,说明情况(如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车辆损伤情况,非出险方的另一方车辆型号、车牌号等信息,并要求提供此次的出险受理报案号码。)如无其他问题,则将车辆立即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无责方不需要给保险公司打电话,但需要留下报案号码。

    第四步,双方填写《事故快速处理协议书》,协议书内应说明双方车辆的型号、车牌号;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何原因造成的事故;碰撞位置、预计的车辆损失情况。明确事故双方责任,写下报案号码并签字确认。协议签署完成后,双方立即前往或约定时间一同前往报险方的定损中心进行定损。无责方可向全责方索取证件或钱物抵押。

    第五步,到达保险公司指定的定损中心后,双方向保险公司提供行车执照和驾驶证。如果被保险人是初次出险,会要求填入自己的银行账号以方便打款。保险员开始对事故现场照片进行核对,并对车辆碰撞部位进行勘察,确认确系此次碰撞所造成的损伤后对车辆进行初步定损。一般情况下,轻微剐蹭事故只会碰撞一个或几个外部部件,多数保险公司因与4S及车辆维修点有协议价格,初步定损完全可以确定赔偿价格。如果该次事故有可能累及车内或机舱内部件,则需要将车辆开到4S或维修站进行联合定损,一般这个过程驾驶人无需参与。定损完成后4S将会通知车主定损情况,需要更换和维修的部件以及维修费用等信息,保险公司也会提供信息给被保险人。

    第六步,车辆维修完成后,通知车主取车。此时有两种可能,如果保险公司与该4S或维修站有协议,可以直接由保险公司支付维修款,则车主可直接取车完成理赔。如没有协议,无责一方车主可以选择自行垫付维修款后持发票向被保险人也就是全责方追讨,也可以要求全责方在定损完成后即支付维修款项,当然我们推荐后者;在缴清维修费用后,需以被保险人的名字开具车辆维修发票并将发票交与被保险人。全责方维修车辆后需自己先行垫付维修款,在取得双方的维修发票后去保险公司报销。如果有更换下来的损坏部件,保险公司可能会要求将更换下来的部件带回。

    至此,保险快速理赔流程结束,被保险人只需静待保险公司将赔偿打入自己的银行账号即可。
  • 当发生保险公司,拒赔情况无正当理由拒赔的,可以投诉。
    除了投诉外,还有以下维权方式:
    (1)可以先和保险公司的相关人员协商处理理赔事宜,尽量解决理赔事宜纠纷。
    (2)若协商不成,可到各保险公司专门的投诉中心予以投诉处理,要求保险公司尽快处理理赔事宜。
    (3)仍然未解决问题的,可到保监会进行投诉处理。
    (4)依然未解决纠纷的,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查看全部4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