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外地客户合作一年多都是现金交易,结果一直不还钱。我应该走什么样的程序 外地客户合作一年多都是现金交易,今年4月一批货2万多块钱,觉得合作有那么久了就没收款先给他发货了,结果一直不还钱。之前一直联系的下单人他说他是业务现在辞职了,他推荐老板的微信和手机号码给我,和这个人联系上之后他也答应还款,但一直都不还,而且后面就不接电话、不回微信。我又找到收货人,收货人说他只是收货的,要钱去找业务采购。我现在觉得他们是合伙诈骗的,采购是一个人、收货人是另一个人,欠钱以后说辞职,推荐老板接手,然后就不接电话、不回微信。我在天眼查了一下他们的信息,这个“采购”也有注册几个公司、那个“老板”也有注册几个公司,而且他们还有共同的公司,和公司共同的手机号码。麻烦李律师帮我解答一下,我应该走什么样的程序,谢谢

损害赔偿
2020-08-07 00:29:42
共有4位律师解答
  • 你好,打电话不接影响还债的,建议可以及时起诉。需要进一步协助,可以找个专业律师详谈。
  • 欠款成因的分析及欠款清收的对策如下:欠款成因大概有以下几种:1经济诈骗。有些欠款源于骗局,对于这种情况,马上报警处理。2资金周转不灵。有时出现欠款不是对方不想还,而是对方经济出现问题。对策:一是提前充分分析对方还款能力。二是律师可以建议客户采取帮助对方度过难关的方法以保证欠款最终能得以清收。3对产品或服务不满意。对策:建议客户做好解释工作,加强服务,改善服务及产品质量。对以此为借口恶意拖欠者及时采取强硬清收手段,必要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4恶意欠款。对恶意欠款者必须使用强硬手段,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仲裁等。5侥幸心理欠款。有时欠款者抱有侥幸心理,如果客户不催要,就一直欠款不还。对策:及时和方法适当的催要,使其放弃侥幸心理。6占用他人资金心理欠款。对策:使用法律手段警告(包括提起诉讼,申请仲裁等),增加其成本,使用违约金、罚金、利息的计算等办法。 以上是关于客户欠钱不还怎么办法律手段。
  • 欠款纠纷产生后的解决方式很多,如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只要运用及时和恰当,就会收互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一些债权人常常为了不伤和气,协商阶段的时间拖得太长,从而坐失了很多收回欠款的良机。
    申请支付令是收回欠款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方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债务人在收到人民法院发出的支付令后十五日内没有清偿债务,或没有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可见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以收回欠款的最大好处就是时间短、见效快。当然若债务方在法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了书面异议,则必须通过诉讼程序处理。
  • 诈骗类型

    折叠代购诈骗

    诈骗者声称价格非常优惠,以此为诱饵,打折代购。网友付款后,骗子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类似理由,让网友加付“关税”,等网友付钱后,骗子消失了货也没了。

    【提醒】到正规网站上买东西,别只顾捡便宜,实体店更保险。

    折叠二维码诈骗

    二维码诈骗子以商品为诱饵,给你返利或者便宜,再发送商品二维码,实则藏有木马病毒。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你的应用账号、密码等其他个人隐私信息。

    【提醒】手机不要随便安装不明程序,不要贪小便宜,否则吃大亏。

    折叠盗号诈骗

    与盗用QQ号诈骗类似,骗子盗取你的微信身份,冒充你的好友跟您联系,并以各种理由向你要钱。

    【提醒】与微信好友电话联系,核对真假。

    折叠伪装诈骗

    伪装诈骗骗子一般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与你搭讪,或骗取你感情的信任进而以借钱、商业资金紧张、手术等为由骗取钱财。

    【提醒】无论通过什么途径认识的朋友,都要牢记“交友需谨慎”,毕竟世上“白富美”、“高富帅”是极少数。

    折叠点赞诈骗

    点赞诈骗这种诈骗方法最多,主要分两种情形:一是集满多少个赞就可以获得什么礼品或优惠,实际等你集满了要求的“赞”,去兑换礼品或领取免费消费卡时,发现拿到手的奖励“缩水”。二是商家发布“点赞”信息时留了“后手”,并不透露商家具体位置,而是留下电话,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电话和姓名发到微信平台,一旦所征集的信息数量够多,这种“皮包”网站会自动消失,目的是套取更多人的真实个人信息。

    【提醒】对这种点赞的信息要先查证一下,打个电话咨询,必要时可把咨询答复录下,防止商家“赖账”;也可直接实地查看,眼见为实。

    折叠假公众账号诈骗

    骗子喜好在微信平台上取一个类似于“交通违章查询”这样的公众账号名称,让你误以为这是官方的微信发布账号,然后诈骗。

    【提醒】对于各类公众账号要提高警惕,可与该账号官方联系求证,不要随意进行交易。[1]
查看全部4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