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未满15周岁的未成年人离家出走加上偷拿家长的手机和金钱过多长时间可以报警

婚姻家庭
2020-05-11 12:53:13
共有4位律师解答
  • 你好!未成年人犯罪认定根据犯罪时年龄来的,犯罪时如果嫌疑人如果已经年满14周岁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未成年人盗窃自家钱物,情节不是特别严重的,一般不认定为刑事犯罪,不进行刑事处罚。如果一旦进入刑事司法程序、可以刑法但书13条以及相应刑事司法解释作无罪辩护。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构成盗窃罪要根据具体情节追究刑事责任,并应当从轻减轻量刑;对于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于积极退赃退赔的,可结合退赃、退赔行为以及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予以从宽处罚 。
    法律依据:
    一、《刑法》第六十四条 【犯罪物品的处理】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 未成年人犯罪遵循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则
    我国未成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条也明确地规定:“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感化、挽救原则要求司法人员在办理未成人案件中要正确处理惩罚和教育的关系。要将教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司法人员对未成人要坚持攻心为主,象父母对孩子、教师对学生一样,针对其个人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认识到自已行为的危害性。
    这一原则要求司法人员在处理未成人案件中既要注意查清事实,又要及时对未成人进行教育和感化。教育、感化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都要受到重视,要正确处理查清事实与教育、感化的关系。查清事实是正确教育的基础,事实不清,就无法以理服人,难以针对性的开展教育。但也不能专注于事实本身而忽视教育和感化。教育和感化是处理未成年人案件的重要原则。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感化要注意挖掘犯罪发生的深层次根源,剖析未成人犯罪的根本动因,对症下药,深入进行心理教育,使其真正认罪伏法,并能正确对待将要面临的刑事处罚和履行。
  • 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构成任何犯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得未成年人,不构成盗窃罪;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盗窃罪应承担刑事责任,但应该从轻刑罚。盗窃犯的小伙伴,只要没有参与盗窃,只是“花了”(使用了)盗窃来的钱,就不构成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当然,是应该把使用的钱交到司法部门的。
查看全部4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