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交通事故中肇事者逃逸,车辆也给扣押。目前已知第一台车肇事逃逸,现在我是属于刑事责任还是民事责任。 交通事故中肇事者逃逸,后车在光线不明的情况下压到倒在地上的人,后车不知情后继续驶离现场,后给交警通知到公安局录口供,车辆也给扣押。目前已知第一台车肇事逃逸,第二台车不知道压到,后面还有车继续压到,直到后面有路过车辆发现报警。我是第二台车的当事人,现在我是属于刑事责任还是民事责任。

交通事故
2020-04-18 15:33:01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等《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 涉嫌交通肇事罪,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1q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赔偿项目一般包括,医疗费用、住院期间伙食补助、交通费;误工费 、护理费、营养费;造成残疾的还需赔偿残疾赔偿金和精神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格依法处理肇事案件的通知》,对于构成交通肇事罪,应负事故主要或的肇事者,要追究刑事责任。   1.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造成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的。   (2)重伤1人以上,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   (3)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的数额,起点在3万元至6万元之间的。   2.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视为“情节特别恶劣”,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1)造成2人死亡。   (2)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的数额,起点在6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   3.具有下列情节之一,并符合上述“1”或“2”的规定,按照“1”或“2”的规定从重处罚:   (1)犯交通肇事罪,畏罪潜逃,或有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或隐瞒事故真相,嫁祸于人的。   (2)的。   (3)非司机驾驶机动车辆的。   (4)驾驶无牌照车辆的。   (5)明知机动车辆关键部件失灵仍然驾驶的。   (6)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