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合同诈骗罪区别

债权债务
2019-10-18 07:31:23
共有5位律师解答
  • 是否非法侵占情况,确定解决解决要求
  • 是否非法侵占情况..........
  • 合同诈骗罪是如何认定的?
    本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从本质上看,合同诈骗罪也是一种具体的诈骗犯罪,其与诈骗罪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侵犯的客体不同。诈骗罪只侵犯财产所有权,是单一客体,而本罪既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同时又侵犯合同行为管理制度。
    (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尽相同。诈骗罪可以表现为虚构任何事实或隐瞒真相,以骗取财物;本罪只是在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因而欺诈手段有特定范围的特殊性。
    (3)犯罪主体不尽相同。诈骗罪限于自然人主体;本罪主体包括单位,且是任何单位。 (4)本罪与诈骗罪属于法条竞合,应当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
  • 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而《刑法修正案七》第四条则是在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均是对合同诈骗罪的说明。
  •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各自具有其犯罪特征和构成要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有较大区别的,但由于两罪在客观上都有非法募集资金的性质,而且在实践中,许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人因为各种客观原因不能归还存款,在主观上都是故意的,主体也都是一般主体,因此,两罪也极容易混淆。集资诈骗罪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意图永久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行为人只是临时占用投资人的资金,行为人承诺而且也意图还本付息。
查看全部5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合同诈骗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4730
诈骗与合同诈骗的区别
民法典 1434
诈骗与合同诈骗的区别
不当得利与侵占罪区别
民法典 820
不当得利与侵占罪区别
不当得利与盗窃罪区别
民法典 1081
不当得利与盗窃罪区别
借条和欠条有何法律上的区分
欠条 0
借条和欠条有何法律上的区分
没有手印的欠条是否有效
欠条 0
没有手印的欠条是否有效
无借条欠款该如何起诉
欠条 5
无借条欠款该如何起诉
借条还款后应如何处理
借条 5
借条还款后应如何处理
法律如何规定借条的有效期限
借条 5
法律如何规定借条的有效期限
如何撰写有效的法律借条
借条 5
如何撰写有效的法律借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