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您好,因盗窃被刑事拘留35天,但是检察院不起诉,会有案底吗

刑事案件
2019-08-16 06:01:37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2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时,应当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依照《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规定,决定拘留的机关在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者外,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有碍侦查的情况包括:其他共同犯罪嫌疑人闻讯后有可能逃匿、毁弃或者伪造证据的;可能互相串通,订立攻守同盟的;其他犯罪有待查证及还未采取相应措施的,等等。但在上述情形消除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所在的单位。对没有在24小时内通知的,应当在拘留通知书中注明原因。无法通知的情 况包括:被拘留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的;被拘留人无家属或工作单位的;等等。
  •   刑法规定免除刑罚的情形归纳如下:  1、犯罪嫌疑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  2、犯罪嫌疑人因防卫过当或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不应有危害的;  3、预备犯或中止犯;  4、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是盲人犯罪的;  5、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  6、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活动的;  7、自首或自首后又有立功表现。实践中,在具备上述情形之一时,只有同时具备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才可作出不起诉决定。存疑不起诉(又称\amp;quot;证据不足的不起诉\amp;quot;)刑事诉讼法140条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应注意的是:案件经过两次补充侦查和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是存疑不起诉的必要条件。  属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主要指以下情形:  1、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且无法查证属实的;  2、构成犯罪的事实要件缺乏必要的证据证明;  3、证明主要犯罪事实的证据之间相互矛盾且不能合理排除;  4、证据证明的事实不具有唯一性。
  •   涉嫌刑事犯罪被刑事拘留后,公安机关认为需要逮捕的,应该在拘留后三日以内提请检察院审查批准,人民检察院应该在接到提请批准逮捕书的七日以内,做出是否逮捕的决定;在检察院批准逮捕之后,需要继续侦查、审查起诉和开庭审理,其中由公安机关侦查两个月,然后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限为一个月内,法院开庭审理简易程序为二十日内。普通程度为两个月。
      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各办案机关可以依法申请延长期限。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