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肇事逃逸后半个月后自首该怎么处罚

交通事故
2019-07-08 19:38:10
共有5位律师解答
  • 一 逃逸 一般会事故的全部责任。第九十二条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 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 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 可以减轻责任。二 会罚款拘留。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 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 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 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另外 自首会考虑从轻处罚的。扩展资料: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 擅自逃离事故现场 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 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 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根据法律规定 交通肇事后逃逸要严惩 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 犯罪后逃逸的 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逃逸致人死亡的 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责任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首先 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其次 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 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 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 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 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而对于“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 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六人以上 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 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 逃逸,一般会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但是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认定 ,自首会考虑从轻处罚的。
  •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 肇事逃逸又自首的如何处罚,要看逃逸造成的后果,构成交通肇事罪和不构成犯罪的处罚不一样的,分别如下:1、《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
    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客观方面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查看全部5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