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咨询一下2019年新规信用卡诈骗罪的最低金额是多少?

证券投资
2019-06-17 10:09:23
共有5位律师解答
  • 根据《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

    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

    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

    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 你好,犯诈骗罪的,1.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达到3000至1万以上,3万至10万以上,50万以上,分别构成刑法266条诈骗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或单处罚金。
  • 如果存在下列情形可以证明行为人没有诈骗故意的,不能以犯罪论处:(1)不知使用的是伪造、作废的信用卡的。一般来说,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大多可以推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诈骗故意,因为行为人自已是否拥有信用卡其本人应该是清楚的。但实践中可能还有这类情况,即他人谎称为行为人办了信用卡而将伪造、作废的信用卡交由行为人去获取财物,行为人对此信以为真。对类似这种情况当然不能认为行为人有诈骗故意。(2)误用他人信用卡或者虽系冒用但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行为人自己拥有信用卡但因过失或其他原因拿错他人的信用卡而使用的,行为人并非出于故意,当然不能以犯罪论处,还有行为人对使用他人的信用卡是明知的,但行为人是出于开玩笑、解自己燃眉之急等原因而使用,过后立即向合法持卡人说明并予以偿还的,由于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也不应以犯罪论处。(3)善意透支。善意透支是允许的,因此不存在构成犯罪的问题。对于区分行为人的透支是属于善意还是恶意的问题,一般来说,行为人连续透支造成巨大透支额或者对已透支额未按期归还又继续超限额透支且拒不偿还的均可认为属恶意透支;如果行为人在限额内透支或虽超过限额透支但按期偿还的则属于善意透支。
  • 诈骗指的是以不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手段,使他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的行为。发现诈骗事实或者诈骗嫌疑人的,应当及时拨打110或者到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
    对于利用网络、电信从事诈骗活动的,建议通过12321举报中心进行举报,防止更多人上当受骗。
    不要相信网上所谓网警、反诈骗联盟、诈骗维权平台,很多都是2次诈骗,通过QQ联系的那100%是诈骗了,一定要提高警惕。
查看全部5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