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我要离婚,经常家暴?!

民事相关
2019-01-21 22:28:25
共有9位律师解答
  • 离婚的方式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协议离婚,第二种是诉讼离婚。协议离婚的话只要双方同意就可以,带上双方的结婚证、户口薄、身份证、小孩出生证、离婚协议书、照片这些材料,去双方任意一方的户口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如果只是您想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您就只能诉讼离婚,而诉讼离婚耗时较长,程序复杂。实践中法院判断男女是否存在家暴还需要严格界定和判断,法律意义上的家暴是指一方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对另一方实施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家暴的认定在法律上比较严格,如果法院认定为构成家暴,那么法院有很大可能判决离婚。同时无过错方可以主张精神损失费以及物质损失费。

    双方在日常生活中一方若有家暴情形存在,另一方或者家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申请庇护或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来保障受害方的健康。
    人身安全保护令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禁止对方实施暴力;

    2、禁止对方骚扰、跟踪、接触您及其相关近亲属;

    3、责令对方迁出您的住所;

    4、实施保护您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 你好,收集家暴的证据,向法院诉讼离婚。
  • 你好,家暴是离婚的法定理由之一,建议起诉离婚同时申请人身保护令,如有家暴的相关证据可以请求赔偿。
  • 协商不成可起诉离婚。
  • 你好,这个是可以起诉了的。
  • 你好!你直接诉讼解决争取你的合法权益,自己出庭效果不明显,最好是委托本律师为诉讼代理人协助指导你收集证据起诉离婚并向法院争取你的合法权益,可以先夫妻协商,不成的向法院起诉离婚,婚后的夫妻共同财产一般一人一半,可以起诉争取孩子的抚养权,要求对方支付孩子的抚养费,一般夫妻感情确实破裂的话,法院会判决离婚。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况有对方吸毒、赌博、家暴(一方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对另一方实施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重婚、分居满两年以上等,如果没办法认定,第一次起诉离婚法院会判不离,让六个月之后再提起诉讼。家暴的认定在法律上比较严格,如果法院认定为构成家暴,那么法院有很大可能判决离婚。如果想离婚的话,可以通过两次诉讼达成目的,差不多6~8个月时间。具体需要了解案件详细情况才可能给你专业的意见,如需要法律帮助,可以直接致电咨询(如遇本人繁忙可请稍后再拨)或者最好携带相关资料来律所与我当面约谈。
  • 您好,搜集家暴证据向法院诉讼离婚。
  • 离婚的方式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协议离婚,第二种是诉讼离婚。协议离婚的话只要双方同意就可以,带上双方的结婚证、户口薄、身份证、小孩出生证、离婚协议书、照片这些材料,去双方任意一方的户口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如果只是您想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您就只能诉讼离婚,而诉讼离婚耗时较长,程序复杂。实践中法院判断男女是否存在家暴还需要严格界定和判断,法律意义上的家暴是指一方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对另一方实施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家暴的认定在法律上比较严格,如果法院认定为构成家暴,那么法院有很大可能判决离婚。同时无过错方可以主张精神损失费以及物质损失费。

    双方在日常生活中一方若有家暴情形存在,另一方或者家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申请庇护或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来保障受害方的健康。
    人身安全保护令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禁止对方实施暴力;

    2、禁止对方骚扰、跟踪、接触您及其相关近亲属;

    3、责令对方迁出您的住所;

    4、实施保护您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 离婚的方式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协议离婚,第二种是诉讼离婚。协议离婚的话只要双方同意就可以,带上双方的结婚证、户口薄、身份证、小孩出生证、离婚协议书、照片这些材料,去双方任意一方的户口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如果只是您想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您就只能诉讼离婚,而诉讼离婚耗时较长,程序复杂。实践中法院判断男女是否存在家暴还需要严格界定和判断,法律意义上的家暴是指一方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对另一方实施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家暴的认定在法律上比较严格,如果法院认定为构成家暴,那么法院有很大可能判决离婚。同时无过错方可以主张精神损失费以及物质损失费。

    双方在日常生活中一方若有家暴情形存在,另一方或者家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申请庇护或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来保障受害方的健康。
    人身安全保护令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禁止对方实施暴力;

    2、禁止对方骚扰、跟踪、接触您及其相关近亲属;

    3、责令对方迁出您的住所;

    4、实施保护您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查看全部9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