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近日,有众多家长爆料,抱怨说老师让家长们关注一个公众号:“某服务平台”,然后注册,注册必须填写孩子及家长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等隐私信息,此平台提供的服务是:艺术测评!每位孩子都必须进行艺术测评!原因是:不注册、不填资料,不测评,孩子就不能考试,要影响孩子的考核! 小编微信搜索了一下该平台,“某服务平台”公众号注册主体是: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成立日期为2018年7月31日,其经营范围如下图: 大数据意思:是一个数据的集合,能够反映一段时间内某一样本内的活动趋势,是现代社会一种极具价值的信息资产。大数据现在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借以实现精准营销,预测趋势,实现商业利益的最优与最大。 知道为什么经常会接到这样那样的推销,甚至是诈骗电话吗?对方把你的信息全部了如指掌,让你自己都会掐灭怀疑对方谎言的念头。就是某些网络平台非法将你的信息采集去,然后转手卖给有需要的平台,从中获取利益。 是的,我们的个人信息非常宝贵,稍有不慎就会给我们带来轻者财产,重者生命的伤害。 所以,此次学校强制要求学生家长关注及注册此平台的行为引起了广大市民的不满! 据一位网友透露,不只是南部县,南充市范围内周边县城也有此情况!小编一搜,果然还有其他网友的爆料。 该网友就此问题向南充市教育局进行了咨询,接听南充市教育局对外电话的人员称:“不了解详情,好像是有艺术测评一事,可能是业务科在负责联系,要了解详情后才能给回复”,现在还未接到回复。让人不禁想问:教育局对外电话接线人员都不熟悉的事情,却在南充地区遍地开花的实施开展?合理吗? 小编在此综合整理了学生家长们的疑惑,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南充市教育局: 1、“某”这个平台跟你们是什么关系?该平台何以能进入全市多个县城所有学校?对于此事,是否知情,是否属实?是省教育厅、及南充市教育局统一行为吗?能否请你们出示相关的文件进行公示? 学生的信息采集,在每位学生入学时便统一登入教育系统,只能由学校及相关主管单位保管,不能泄露给任何第三方。同理,这种商业公司为何能通过学校强制采集学生及家长的信息? 因国家法律有规定: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不得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你们教育系统没直接把公民信息泄露给第三方,所以这种行为是省教育厅及南充市教育局钻法律空子来为商业公司开道吗? 该平台的注册主体是省教育厅吗?是南充教育局吗?他仅是一家新注册的商业性质的公司,而且没有任何教育类资质,该平台凭什么能进全市乃至全省每个学校!每个课堂!而且强制要求每位家长关注并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是权力寻租?公开贩卖学生及家长个人信息,进行商业化? 2、教育部作为国家教育的引导者,大力强行推崇艺术发展,确定不会影响其他方面学习与发展?学生信息泄露、家长信息泄露,该怎么办?现在骚扰电话不断,上当受骗的更是层出不穷,谁来保证我们的信息安全? 艺术是不可少,但也仅仅是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调节剂,比起道德、法律,文学、科技等知识,艺术何以被教育部门如此重视?真的是现今社会,明星、网红们太好赚钱吗?希望把后一代都培养走艺术道路?这样引导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价值观、人生观正确吗? 艺术测评是为提高下一代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进行的艺术素质测评。艺术素质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能理解成直接加多少分,综合素质评价是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个体的综合性评估,对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要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当然有部分孩子是艺术天才,为有兴趣爱好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无可厚非,教育部门为何不以官方名义开设测评窗口,让学生们自愿测评,而不是权力寻租给商业公司拉虎皮做大旗! “某”平台主体是商业公司,只有官方教育部门拥有管理权,才能保证我们信息不被外泄的能力!教育部门既不是注册主体,又不是后台操作,也不是管理,你们凭什么保证我们的信息安全?其他省市也有艺术测评系统,均是官方网站!四川省教育厅及南充市教育局为何能将自己的工作职责交于商业公司? 3、南充市教育部门大力推广网络操作,是希望上网,用手机、电脑等都从娃娃抓起吗?学习、作业都通过网络了,那学生是否能以此为借口进网吧做作业? 近两年类似的公众号、app层出不穷,什么安全方面、学习方面。根据国内对未成年人的相关保护规定,应减少或是禁止未成年人接触手机、电脑等。这种让学生用手机、电脑学习答题是否与保护青少年的行为背道而驰? 而现今社会,留守儿童还占很大比例,如果父母在外地,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请问爷爷奶奶不会操作的,孩子该如何?没按要求完成是否会被处罚或是穿小鞋?孩子以上网做作业为由去网吧,又如何管理? 另外就算外地的父母注册了,不能让孩子学习

交通事故
2018-12-21 20:10:07
暂无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