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乘坐出租车与对方发生交通事故,对方酒驾,我应该找谁理赔

交通事故
2019-10-13 15:37:23
共有4位律师解答
  • 发生交通事故,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向对方索赔:

    1、和对方谈和解。如果是争议不大或者损失不大的事故,可以先尝试和解,跟对方就赔偿项目和赔偿数额进行协商,如果可以达成一致意见,尽量和对方签订和解赔偿协议;

    2、申请交警部门调解。如果是不构成伤残级别、对责任划分没有异议或者是双方的保险公司已经定损的事故,双方当事人可以一致请求交警部门主持调解,交警部门会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在自愿平等的原则下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

    3、到法院起诉。如果双方不能就赔偿达成一致意见或者对方当事人不愿意配合,态度恶劣的话,您可以到法院起诉,通过诉讼的方式向对方索要赔偿。
  •   交通事故肇事方酒驾不积极解决怎么办,  一、交通事故肇事方酒驾不积极解决怎么办  1、通过交警部门予以调解  在发生交通事故以后,交警部门会首先介入调查并出具相关鉴定文书。同时,交警部门作为执法机关,可以对双方因交通事故发生的争议进行调节。作为受害方,也可请求交警部门予以调解,肇事方面对执法部门的意见,有可能会同意调解,尽快的将金额给付。  2、向法院提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之诉  在肇事方不肯赔付赔偿金并不愿意配合调解时,受害方只能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且目前保险公司的保险金一般也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才能全额赔付。随着司法和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民事诉讼的优点也随之体现。  二、酒驾和醉驾处罚新规定  1、酒后驾驶,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此前曾因酒驾被处罚,再次酒后驾驶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驾驶证。  2、醉酒驾驶,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3、酒后驾驶营运车辆,处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4、醉酒驾驶营运车辆,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重新取得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车辆。  5、酒后或醉酒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 出租车属于营运车辆,司机饮酒后驾驶出租车的,处干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司法醉酒驾驶出租车的,吊销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取得驾驶证,即使重新取得,也不得再驾驶营运车辆。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开出租车酒驾的处理:出租车属于营运车辆,司机饮酒后驾驶出租车的,处干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司法醉酒驾驶出租车的,吊销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取得驾驶证,即使重新取得,也不得再驾驶营运车辆。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查看全部4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