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公民拒绝在相关通知上签字,并言语辱骂执法人员,事后拨打举报热线,恶意诽谤执法人员对他进行言语辱骂,怎么处理呢?谢谢

民事相关
2019-01-27 20:19:07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
    诽谤造谣损毁他人声誉这类案件是刑事自诉事件,意思就是如果您想要解决这个事情要向法院提起上诉,因为这种案件公安机关是不予处理的。而且您的声誉并没有造成过于严重的后果的话,取证就只能靠自己了,例如周边居民的反映等证明录音。取得证据后提交相关资料给当地法院,然后就是走法律流程,但可以事先与侵权人争取协商一下。
  • 名誉侵权的形式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等形式辱骂、嘲讽他人、使他人的心灵蒙受耻辱等。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张扬、损坏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侮辱、诽谤是常见的名誉侵权行为,民法通则101条明令禁止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对法人名誉的侵害,主要表现在散布有损法人名誉的虚假消息,如虚构某种事实,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以图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等等,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侵犯名誉权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和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 辱骂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第一、通过辱骂的形式实施人身攻击(这里的人身攻击只限于用语言,而没有实际的肢体冲突),根据其情节的轻重,可能分别违反了《侵权责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相关规定。
    第二、《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5条规定了侵犯公民的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权益,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民事责任。具体法律条文附后。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