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我有一个朋友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司机撞人后逃逸,后来被撞的人流血过多死亡了,最近这个案件在审理,有正义感的他毅然决然的准备去当人证,但是他不知道2018年第一审普通程序是什么,害怕自己到时候冒冒失失地反而好心办坏事,希望得到解答!

婚姻家庭
2018-12-12 12:29:26
共有5位律师解答
  • 您好,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的一般审理程序分为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普通程序是最完整的刑事审判程序。普通程序的特点:1、审限较长。普通程序的审限为三个月,而简易程序则是三十天即可;2、程序完备。简易程序可以在法庭调查和举证质证阶段进行简化,普通程序则不可以;3、审判组成不同。简易程序由一名审判员组成即可,普通程序必须是三名或以上。
  • 您好!第一审普通诉讼程序,又称普通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和裁判第一审民事案件通常适用的程序。普通程序是诉讼程序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一种程序,是诉讼程序的基础,具有审判程序通则的功能。一审普通程序分为:原告起诉;法院受理;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陈述步骤;法庭调解;休庭宣判等几个环节。
  • 如果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就是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了,如果导致人员的死伤,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有逃逸本身就是过失犯罪,原因在于肇事罪的过于自信或者疏忽大意。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二、判断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是有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实践中,判断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是: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为了逃避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离开事故现场,没有积极履行抢救伤者和财产、向交通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事故情况、在现场等候处理等交通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可以将如下情形界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6)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对有以上肇事后逃逸行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在肇事逃逸之后,如果能够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犯罪事实,且等待接受处理的,根据中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仍然可以认定是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
  • 开车撞死人并不一定就要承担刑事责任,不一定构成交通肇事罪,关键在于有几人在事故中死亡,司机在此次事故中应负什么责任,责任大小对刑事责任的承担也是有影响的,所以开车撞死人承担坐牢与否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事故大小和责任分配判断。《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 驾驶人员开车撞到人,又构成逃逸的,应承担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97修订)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 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查看全部5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