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小区外面老人早上5点30分就做操,怎么办?

婚姻家庭
2017-09-08 10:10:18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晚上休息,最怕就是别人打扰,尤其是噪音的打扰,而且休息不好直接导致身体健康受损,如果是因为邻居的噪音导致无法休息,是可以先通过你们自己协商,调解甚至最后没办法就诉讼的方式来解决。
      噪音一般是有个标准的,比如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如果邻居制造的噪音比如空调外机的声音过大,夜间超过45分贝的,那你是可以要求其停止侵害。
      此种事件属于民事纠纷,一般有以下解决办法:
      1、自力救济,包括自决与和解。它是指纠纷主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纠纷,以达到维护自己的权益。自决是指纠纷主题一方凭借自己的力量使对方服从。和解是指双方互相妥协和让步。两者共同点是,都是依靠自我的力量来解决争议,无需第三方的参与,也不受任何规范的制约。
      2、社会救济,包括调解(诉讼外调解)和仲裁。他是只依靠社会力量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
      调解是由第三者(调解机构或调解人)出面对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进行调停说和,用一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劝导冲突双方,促使他们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但具有合同意义上的效力。
      仲裁是由双方当事人选定的仲裁机构对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仲裁不同于调解,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有法律上的拘束力。但是,仲裁与调解一样,也是以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为前提条件的,只有纠纷的双方达成仲裁协议,一致同意将纠纷交付裁决,仲裁才能够开始。
      3、公力救济是指诉讼。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民事诉讼动态地表现为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静态地则表现为在诉讼活动中产生的诉讼关系。
      我们建议通过协调解决,如果协商解决不了,同时因为噪音导致你身体损害,比如失眠,神经衰弱等,此时建议最好可以先找个邻居噪音扰民专业的律师咨询介入。
  •   依据这些法律的规定,如果有人“制造”了噪音,并对他人的生活造成了侵犯,就是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就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实施处罚。同时,被侵犯人也可以就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怎样的声音会被判定为噪音呢?根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规定,住宅区的声音,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若晨练的声音超过这个标准,就变成了噪音,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噪音污染过大,轻则失眠、烦躁,重则导致人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疾病,所以噪音所造成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由此引发的法律问题也应受到人们重视。
      造成小区噪音有很多种,比如楼宇的施工、邻居家的装修以及上述晨练的声音过大等等,这些都是对小区其他业主权益的侵害,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58条明确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音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音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而且,即将于今年10月1日实施的《物权法》中第六章第八十三条也规定:“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对任意弃置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噪音、违反规定饲养动物、违章搭建、侵占通道、拒付物业费等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排除妨害、赔偿损失。”
  •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受到噪音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要求赔偿。我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61条规定: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对于受噪音侵害的当事人是否有权要求精神赔偿,法律是有明确规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自然人因生命权、健康权等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而噪音污染侵害的正是人的健康权,因此受到噪音污染的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受害者可先请环保部门来进行噪音检测,如果超过国家标准,则可依此作为证据,向法院起诉。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