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周末七点半楼下就开始装修敲锣打鼓的,算扰民吗?

交通事故
2017-07-24 16:46:07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在社会生活中,邻居噪音扰民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很多时候当出现这种问题时,与邻居友好协商往往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邻居往往屡劝不止,依旧噪音扰民,我行我素,这时受害人就应该果断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邻居噪音扰民的处理方式
    1、协商与调解
    通常情况下,邻居噪音,大多是生活噪音,如狗吠猫叫、深夜歌声、打麻雀声等等。这时,和邻居友好协商,说明情况,邻居意识到问题所在后,就会注意减少在噪音,毕竟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倘若交流后,邻居噪音依旧的,受害人可以报警,由警方介入处理。
    按照《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未按规定采取措施,制造噪音的,警方将处于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也就是说,邻居噪音扰民,警方是应该进行处理的。在遭遇到邻居噪音扰民的,有无法劝止的,直接报警就可以了。
    当然了,出于维护邻居关系等因素考虑,邻居噪音扰民,双方有无法协商的,可以先通过物管或居委会等进行调解处理,而不是直接报警处理。倘若邻居屡劝不止的,就果断报警。
    2、法院诉讼
    在实践中,某些邻居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我行我素,依旧制造噪音,严重影响他人休息及身体健康,这时受害人可以收集证据资料,到法院起诉,要求邻居停止制造噪音并赔偿损失。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按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环境污染案件的原告(受害人),应该提供以下证据资料:
    1、侵权人(邻居)实施了噪音扰民的侵权行为。例如环保局、城管的投诉处理记录,检测数据等可作为证明早已扰民存在的证据;噪音现场录像等。
    2、受害人受到了损害的事实。如受害人到医院诊断的详细医疗报告。
    3、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距离远近,病发原因等,但这往往需要综合全案证据进行逻辑判断,才能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邻居噪音扰民案件,只有证据充分,事实清楚,法院都会很快审理完毕的。但如果情况复杂,受损严重,如患上神经衰弱等疾病的,建议最好委托专业的噪音扰民律师提供帮助,尽可能争取到最大的赔偿。
  • 建议协商处理,多谢包容
  • 拨打当地环保局电话,举报噪音污染。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