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名义股东和实际股东在公司法解释上有什么区别?如果是名义股东不是实际股东,法律上认可吗?需要承担责任吗? 比如,由于特殊原因,一些人不能成为注册股东,需要找替身,这个替身为不能当股东的人在工商注册为股东了,属于名义股东吗?公司如果出现问题是不是需要承担责任?

婚姻家庭
2013-03-10 12:27:10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你好。对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的关系,综合以下意见供参考。
    在商事活动中,如果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约定由名义股东出面行使股权,但由实际出资人享受投资权益时,这属于双方间的自由约定,根据缔约自由的精神,如无其他违法情形,该约定应有效,实际出资人可依照合同约定向名义股东主张相关权益。另一方面,公司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股东名册中的记名,是名义股东(即记名人)用来向公司主张权利或向公司提出抗辩的身份依据,而不是名义股东对抗实际出资人的依据,所以名义股东不能据其抗辩实际出资人。同样,公司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虽然规定未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但我们认为在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就股东资格发生争议时,名义股东并不属于此处的“第三人”,所以名义股东不得以该登记否认实际出资人的合同权利。在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间,实际出资人的投资权益应当依双方合同确定并依法保护。但如果实际出资人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等,此时实际出资人的要求就已经突破了前述双方合同的范围,实际出资人将从公司外部进入公司内部、成为公司的成员。此种情况下,参照公司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我们规定此时应当经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公司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股东姓名或名称未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所以第三人凭借对登记内容的信赖,一般可以合理地相信登记的股东(即名义股东)就是真实的股权人,可以接受该名义股东对股权的处分,实际出资人不能主张处分行为无效。但是实践中,有的情况下名义股东虽然是登记记载的股东,但第三人明知该股东不是真实的股权人,股权应归属于实际出资人,在名义股东向第三人处分股权后如果仍认定该处分行为有效,实际上就助长了第三人及名义股东的不诚信行为,这是应当避免的。所以,实际出资人主张处分股权行为无效的,应按照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处理,即登记的内容构成第三人的一般信赖,第三人可以以登记的内容来主张其不知道股权归属于实际出资人、并进而终局地取得该股权;但实际出资人可以举证证明第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该股权归属于实际出资人。一旦证明,该第三人就不构成善意取得,处分股权行为的效力就应当被否定,其也就不能终局地取得该股权。当然,在第三人取得该股权后,实际出资人基于股权形成的利益就不复存在,其可以要求作出处分行为的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
  • 法律上认可,一般不承担责任
  • 一般的是不承担责任的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网络诽谤如何界定
5303
自然人可以是法人吗
民法典 6397
自然人可以是法人吗
自然人股东和法人股东的区别
民法典 1868
自然人股东和法人股东的区别
法人和自然人有什么区别
民法典 6197
法人和自然人有什么区别
离婚办理房产证需要2个人吗
离婚房产 17746
离婚办理房产证需要2个人吗
民事债务纠纷无力偿还多久可以结案
债务追讨 2575
民事诉讼执行期限过了怎么办
债务追讨 1875
欠钱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债务追讨 1335
因欠款纠纷起诉的开庭流程
债务追讨 1210
判决抵押无效如何处理
抵押担保 100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