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如何认定是否为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事故
2011-01-16 20:50:13
共有5位律师解答
  •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70号令)》规定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案例1〉:孙某驾驶两轮摩托车驮载其朋友刘某(二人均喝酒过量)超速行驶时,因路上颠簸,刘某从摩托车上跌落头部着地,致颅脑损伤而当场死亡。而当时孙某对此一无所知,仍然继续驾车狂奔,直至被人发现将其截获。本案中,孙某虽然离开了现场,但因其主观上对刘某坠地身亡这一交通事故并不“明知”,故不宜认定其“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果行为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而装作不知道,逃离事故现场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如〈案例2 〉:司机宋某违章驾车,将一行人于某撞死,正当宋某对于某进行抢救时,于某的亲友及当地群众闻讯赶到,持械对宋某进行殴打。宋某被逼无奈,驾车逃离现场,直接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报案。本案中,宋某的逃跑行为就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接受法律处理,否则, 如果行为人一逃便杳无音信,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这里有争议,有人认为仅仅将其限定为逃离“事故现场”,而实践中大多数并不拘泥于“事故现场”,而是与“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一并来考虑的,总之,要看具体情节。
  • 您好,这个事实认定啊,就是肇事后没有配合交通警察调查询问取证等等工作。
  • 百度一下相关概念。满意回复,请点击采纳。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
    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0]33号
    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的一,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 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 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 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 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 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 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 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 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 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第三条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 事故发生后人或者车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
查看全部5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交通肇事逃逸后二次肇事致人死亡如何认定
2078
民法典2022年离婚婚前财产分割
婚前财产分割
民法典2022年离婚婚前财产分割
轻微交通事故逃逸后自首怎么处罚
民法典 2066
轻微交通事故逃逸后自首怎么处罚
如何认定企业关联关系
民法典 2131
如何认定企业关联关系
民事债务纠纷无力偿还多久可以结案
债务追讨 3250
民事诉讼执行期限过了怎么办
债务追讨 2325
欠钱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债务追讨 1680
因欠款纠纷起诉的开庭流程
债务追讨 1530
判决抵押无效如何处理
抵押担保 1265
民间欠债不还怎么起诉
债务追讨 122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