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因为误发了一条短信,收到短信的那个女的她老公就认为她和别人有染。并要求和她离婚,以骚扰罪来告那个误发短信的人。并且到发短信人的单位胡闹,请问那个男的有什么有力证据吗?误发短信的那个人,可以以诽谤罪来反告他吗?

人格尊严
2009-07-23 17:50:31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刑法无骚扰罪的规定。你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 不构成犯罪。
  • 我国刑法没有骚扰罪罪名,就这个案情来看,最接近罪名就是诽谤罪。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但是不是说行为人实施了诽谤行为就构成诽谤罪的。要注意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区别。
    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所以,可以试情节的轻重来判断,在认定是否构成犯罪不仅要进行事实判断还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因为刑法只将最为严重的行为定性为犯罪行为,才动用刑法处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拿刀威胁能构成什么罪
刑事辩护 6682
侮辱别人人格是什么罪
民法典 1610
侮辱别人人格是什么罪
起诉侮辱人格罪多少钱
民法典 1582
起诉侮辱人格罪多少钱
侮辱别人人格会犯什么罪
民法典 2979
侮辱别人人格会犯什么罪
民事债务纠纷无力偿还多久可以结案
债务追讨 2920
民事诉讼执行期限过了怎么办
债务追讨 2075
欠钱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债务追讨 1475
因欠款纠纷起诉的开庭流程
债务追讨 1345
判决抵押无效如何处理
抵押担保 1130
民间欠债不还怎么起诉
债务追讨 108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