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百科

职务侵占罪量刑标准如何规定

2018-08-01 11:17: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那么,职务侵占罪量刑标准如何规定?下面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

  职务侵占罪量刑标准的规定:

  一、法定刑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侵占本单位财物,犯罪数额达到“数额较大”起点一万元的,在四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犯罪数额每增加一千七百元,增加一个月刑期,从而确定基准刑。

  二、法定刑在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侵占本单位财物,犯罪数额达到“数额巨大”起点十万元的,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犯罪数额不满二百万元的,每增加三万元,增加一个月刑期。

  犯罪数额超过二百万元的,在十年至十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基准刑,除具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两个以上法定减轻处罚情节或者在共同犯罪中处于从属地位,并退清个人所得全部赃款的以外,宣告刑一般不得低于五年有期徒刑。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重处罚,但同时具有两种以上情形的,累计不得超过基准刑的100%:

  1.职务侵占行为严重影响生产经营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或者影响恶劣的,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同时具备两种及以上情形的,再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

  2.职务侵占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款物的,增加基准刑的10%-30%;

  3.多次职务侵占的,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4.在企业改制、破产、重组过程中进行职务侵占的,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5.职务侵占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捐助、社会保险、教育、征地、拆迁等专项款项和物资的,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6.职务侵占的款项用于吸毒、赌博、行贿、非法经营、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7.具有其他可以从重处罚情形的,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四、确因生活困难、治病等急需而职务侵占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具体要看犯罪的具体情节。另外大家后续有具体疑问的,可以向找法网在线律师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职务侵占罪无罪辩护词
足彩缩水 9999人浏览
职务侵占罪无罪辩护词
职务侵占罪量刑起点是什么
职务侵占罪资讯 9999人浏览
职务侵占罪量刑起点是什么
现行最新司法解释关于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职务侵占罪量刑标准金额,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第八十五条 [挪用资金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二)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归个人使用”:   (一)将本单位资金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二)以个人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三)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百八十三条第一款 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相关法律] 《公司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款 董事、监事、经理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其他非法收入或者侵占公司财产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退还公司财产,由公司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合伙企业法》第六十八条 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中,将应当归合伙企业的利益据为己有的,或者采取其他手段侵占合伙企业财产的,责令将该利益和财产退还合伙企业;给合伙企业或者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