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百科

民间借贷的风险有哪些

2018-05-23 16:29:27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在民间借贷中,一方出借,一方拿钱,只要双方约定好即可。但是,因为涉及金钱这一利益,如果约定有不明白的,比如利息额,那么将会导致借款纠纷。所以,民间借贷的风险有哪些?可以及时避免,下面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带您了解一下。

  具体来说,民间借贷中存在以下法律风险:

  (一)借款用途的风险。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从事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情节严重的还将构成犯罪。如发现借款人筹集资金是为了贩毒,赌博,等非法活动的,应当予以拒绝。

  (二)债务人的身份风险。出借人要注意借款人的身份,并要求借款人出具借条,以免受骗上当。

  (三)借款利息的风险。利息风险包括没有约定利息、约定的利息超过有关规定、约定的利息不符合法律规定等、约定利息要合法。借贷关系的成立,出借人的初衷是为了赚取一定的利息收入,但是利率的约定也是受到国家相关法律的调整。

  (四)借款履行的风险。借款是否履行,不仅要看借据,更要看付款凭证,因此,在发生借贷关系的过程中,最好通过银行交付,不要用现金进行交付。

  (五)诉讼时效的风险。在借贷案件中广泛适用一般诉讼时效制度。所谓一般诉讼时效,指法律规定的公民向人民法院请求司法保护的期限,自公民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三年内。对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不存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情形的,就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这样,债权人就丧失了实体胜诉的权利。

  所以,进行民间借贷时,要注意避免以上潜在的风险,产生纠纷的,必要时可以找个专业律师介入处理。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