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百科

企业社保欠费2月对员工的影响

2020-05-21 08:53:24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为了预防和强制社会多数成员参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安全制度。根据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从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关系,一个月订立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这是劳动者的权利,用人单位的义务。那么,企业社保欠费2月对员工的影响是什么?以下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做好了相关资料的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法律的相关知识。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企业社保欠费2月对员工的影响

  一、养老保险缴费时间长短,影响待遇水平

  养老保险待遇核定是按连续缴费时间,有中断缴费的,要扣减中断缴费时间,从参加工作时间或首次缴费时间开始按累计缴费年限推算出终止缴费时间,并按终止缴费所处年份的区平工资为基数计算养老金。如果累计缴费年限相同,但有中断缴费时间,也会影响待遇水平。

  随着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不断增长,养老保险中断时间越长,养老金水平越低。工作断档没单位帮交,个人也没有补缴,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就是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每年公布的缴费基数和金额进行缴纳,并缴纳至法定退休年龄,才能确保养老待遇不受影响。

  二、城镇职工医保欠费即停保,停保期间不能享受医保待遇

  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灵活就业人员未及时续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从欠费之日起停保;用人单位欠缴保费超过三个月的,用人单位职工停保,停保时间从欠费首月的1日起计算;参保人员因各种原因需暂停缴费的,停保时间从办理停保手续的次月1日起开始计算。

  无论何种原因停保,停保期间的医疗费用不予报销。停保超过三个月的,从续保当日起计算90天后才能恢复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医保欠费或停保将影响医保待遇,所以参保人员应及时续缴医保费千万别中断缴费,不然突发疾病就医住院时,就会出现医保卡用不了,医疗费用不能报销的现象,影响个人医保待遇。

  三、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的领取条件无法达到

  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领取的条件之一是累计缴费满1年。如果因社保缴费中断导致缴费年限不足,则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和生育保险金。

  社保欠费会有什么影响

  会影响的。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这是法律上的强制义务,而且是双方的法定义务,劳动关系的双方对此不可协商变通。

  1.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保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

  2.员工可随时向劳动监察举报要求用人单位缴纳,处理结果往往是限期补缴;

  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4.如果用人单位缴纳了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费,员工在职期间一旦发生此类情况,相应的费用由社保基金负担。相反,如不缴纳社保,发生了此类情况,用人单位按照社保的标准自行负担;

  5.法律依据《劳动法》七十二条,基金来源,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6.《劳动法》七十三条,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退休;患病、负伤;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失业;生育。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7.《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三)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8.《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企业社保欠费2月对员工的影响的全部内容。希望找法网小编找到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或者需要这方面的法律帮助,随时欢迎来咨询找法网的相关顾问进行帮忙解答。本网站致力于打造优秀的法律咨询平台,如果您还有疑问,欢迎进入找法网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