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百科

九级伤残津贴计算公式

2020-04-22 11:07:56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不小心受伤的,首先是需要做工伤认定的,如果鉴定为工伤之后是可以向单位申请赔偿的。用人单位是需要根据伤残等级鉴定结果,来确定自己的赔偿数额的。伤残赔偿是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赔偿数额的。伤残津贴是对工伤鉴定后、无工作能力保留劳动关系的员工支付的一种类似工资的一种补助、那么,九级伤残津贴计算公式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级伤残津贴计算公式

  伤残津贴是对工伤鉴定后、无工作能力保留劳动关系的员工支付的一种类似工资的一种补助,根据工伤保险。例规定:1~4级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伤残津贴;5~6级企业支付伤残津贴;7~10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应从事由企业安排的工作,不属于支付“工伤津贴”范围。

  1.九级伤残是没有伤残津贴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三十六条之规定,只有经劳动能力鉴定为一到四级和五六级伤残单位难于安排工作的情形下,才会发放伤残津贴。

  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如经劳动能力百鉴定为9级伤残的,可享受如下工伤待遇:

  (1)医药费由用人单位全额垫付;

  (2)停工留薪期度内(工伤治疗、康复期间)工资按原待遇发放;

  (3)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单位负责;

  (4)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按由工伤职工所在地标准发放;

  (5)工伤赔偿:

  1)如果继续在单位工作,不辞职的话,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9级工伤为9个月本人工资。

  2)如果选择辞职不干了的话,在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知同时,还可以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的金额由工伤职工所在地道制定,地区不同,赔偿额度也不同,可以拨打12333咨询一下当地劳动部门。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九级伤残津贴计算公式的全部内容。当事人对伤残评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评定书后十五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劳动部门申请重新评定。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或者需要这方面的法律帮助,随时欢迎来咨询找法网的相关顾问进行帮忙解答。本网站致力于打造优秀的法律咨询平台,如果您还有疑问,欢迎进入找法网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